人物儿(第5/16页)

不论早晩,饭做好了必须九爷先吃,他吃完之后一家人才能吃。九婶曾跟我说过,自打她嫁到这家来就没上桌子上吃过饭,从来都是做好以后,等全家人都吃完了,她才在厨房灶台旁凑合着吃这顿饭。

我见过讲究的,没见过像九爷这么讲究的,聊天中九婶跟我还说了一件事。

一天上午,九婶照例到九爷面前请示:“中午想吃什么呀?”九爷张嘴就来:“给我包点儿饺子吧!”九婶如奉圣旨,转身刚要走,就听身后九爷又说话了,“问明白了吗就走?什么馅儿呀?”九婶一想也对,不问清楚了,万一老爷子不满意,准得闹脾气,只得回过身来听吩咐。只见九爷大大咧咧地说,“包点儿韭菜馅儿的吧!可别让我吃着韭菜啊,塞牙!”

九婶一听当时就愣了,这饺子怎么包呀?放韭菜怕塞牙?不放韭菜,那还叫什么韭菜馅儿呀?左思右想没办法做,只得又问老头儿:“您赏个话得了,这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做。”九爷一听,老小孩儿似的扬扬得意,嘴里还得数落着九婶:“就你这样还做饭哪?不用脑子呀?嘿!这要搁老年间伺候皇上早就被杀头了!不搁韭菜就做不了韭菜馅儿了?告诉你!韭菜洗好喽,要整根的别切断,把肉馅儿调好了,按照一个肉丸的饺子那么调肉馅儿,包的时候先放肉,最后把一根韭菜横在中间再捏上皮儿,让韭菜露在饺子两头儿,下锅煮熟之后把韭菜拽出来不就齐了吗?这么着,饺子馅儿里没韭菜,但饺子还是韭菜味儿的!明白了吗?”

嘿!这主意都绝了!九婶说完我都听傻了,也不知道应该回应点儿什么话了,心里又佩服这办法高明,又心疼九婶,这老爷子太难伺候了!无奈时只得转头跟九爷开玩笑说:“九叔,您这太刁难人了啊!这也就是我九婶,换别人早给您轰出去了!”

九爷在旁边一直美滋滋地听着九婶讲,这时听到我这话,“扑哧”一下乐出声来了。九婶在旁也跟着笑了,虽然说的是埋怨的话,但语气当中泛着疼爱的感情,就像对孩子的抱怨一样。当时的氛围让我十分感动,我顿时明白了,这就是传统家庭的代表,这才是中国老夫老妻感情的体现方式,这里边有上下之分,有长幼排序,有男尊女卑,有三从四德,有被时代抛弃的,有为现代人所不齿的,但最关键的是,这里边埋藏着感情,蕴含着几千年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一幕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我跟九爷聊得最多的还是玩儿,老爷子在这方面可谓见多识广,身经百战。只要一聊起这些,九爷立马口若悬河,精神百倍。你就说吧,不管是大骡子大马,还是花鸟鱼虫,鹰猫雁狗,大到硬木家具,小到笼子、罐子、钩子、盖板儿、葫芦、核桃,上到清宫造办处,下到劁猪骟马行,没有说不上来的,而且每谈及一行,九叔必能说出一番亲身经历的实事来,而且中间夹杂着自己的心得或见解,让我们这些听客如沐甘霖,似饮琼浆,倍感解渴。

让我受益最多的是九爷对鸽子的见解和品评,眼光独到,入木三分,我见过的最稀奇的一对鸽子就是在他的店里。

九爷玩儿心极大,上年纪了腿脚不方便,嫌家离鸟市太远,让儿子在鸟市给自己租了两间门面房,整理得干干净净,四白落地,再放上简单的家具。不谈买卖,不做生意,他也不住在那里,只是为了离这些玩意儿近点儿,看什么东西都方便。平时早晨来,晚上走,到这儿后烧水沏茶,专等同好的朋友到这儿来聊天品玩。

老爷子交友甚广,每天屋里的人都是满满的,热闹得像个茶馆儿。我和七哥二人每次上市,必要到九爷屋中坐坐,一是看看老人,二是长长见识。九爷也非常喜欢和我们二人聊天,尤其是七哥,家传久远,见闻广博,对各种玩物也有自己的一番认识,再加上父一辈的朋友交情,每次见面都是谈养法,说驯功,提老人,聊掌故,侃得是逸兴横飞,流连忘返。按九爷的话说:“我们爷儿俩能聊到一块儿去,这小子是干这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