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十字路口—找到人生方向感(第2/16页)

我听出了他的纠结:一方面,希望满足社会的期待:专业一致、稳定、靠谱;另一方面,又希望真正做自己想做的事。于是,他就在这二者之间奔跑,忽左忽右,闪烁不定。

就像是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是社会价值观影响下的自我,一个是真实内心的自我。一直以来,社会自我总是占据着舞台,真实自我总被打败。即便有一天,真实自我占了上风,把社会自我踢下了台,他也会站在台上不知所措。

他在问自己:这样,真的好吗?

在故事里学会选择

我说:“讲个故事吧!”

有一对兄弟,因家里条件不好,哥哥就早早开始工作,拿收入供养弟弟读书。兄弟两个都知道:只有读了书,见了世面,才能过上好日子。最好的结果一定是弟弟学习好,最后赚了钱,对哥哥很感恩,家庭和睦。

当然还会有这样的情况:弟弟在读书的时候,就对哥哥很嫌弃,所以哥哥也没有动力,不想工作了,想去读书,结果两个人谁都没有读上书。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哥哥早早地就把弟弟叫回家一起工作,结果弟弟只能打打杂,结果两个人谁也没过上好日子。

我对刘欣说,“这其实就是你的状况,你的专业,你的职业,能养活自己,那是大哥;你有兴趣,但是不足以谋生,那是小弟。”

“你有三个选项:有足够能养活自己的储备,就找自己喜欢的事情,赶紧折腾,让兴趣成为职业;如果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要委屈大哥挣钱养活小弟,那就先做一份工作,同时发展兴趣;或者让小弟半工半读,降低自己的生存成本,靠兴趣勉强活着,慢慢发展。”

“你会怎么选呢?”我问道。

刘欣陷入了思考。看得出来,此刻的他内心澎湃。

“我其实有点纠结,不知道选择之后会怎么样?小弟真的会发展起来吗?半工半读行不行?大哥会不会干扰小弟?”刘欣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那我们就来评估一下。”我知道,说到了关键问题。

一张白纸,对折,我分别写下:

一个工作中,我最受不了的因素有:

一份职业中,我最希望出现的因素有:

我让刘欣填写、分别打分、评级,一面是按照最难接受的程度排序,一面是按照最期待的程度排序。我又让刘欣在一张白纸上写出所有和他自己有关系的职业选项,不考虑任何是否实现的因素和障碍,包括喜欢还是不喜欢的。

然后分别给每个选项对应各个因素,如果有对应的,就打一分。

我问刘欣:“你有什么发现吗?”

刘欣说:“我忽然发现,对于之前的那份工作似乎也没那么多的讨厌,还是有我喜欢的因素的。”

“嗯,还有什么?”

“选项太少了。我想看看还有什么工作适合我。”

刘欣已经开始关注自我了。

把自我养起来

“选项少,是因为你很少关注自我发展。这也是你很难做判断的原因:你没有真实的选项。”听我这么说,刘欣明白自己刚才为什么纠结了。

“你知道如何安排大哥了,我们再看看如何培养小弟。”我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方案。

第一步,对可能性产生自信。

具体做法就是朋友圈求赞,看看别人眼中的你到底是什么样的?陷入低谷的时候,一个人往往会视野受限,选择性地忽略自己的兴趣、可能性,以及优势。

这是第一步,微风拂面,让他那个摇摇欲坠的自我先站稳脚跟。

第二步,唤醒梦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