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惊人之举(第2/9页)

当天下午,贾士贞去了市委书记常友连办公室,直到下班时才回到组织部,随后把三位副部长找到办公室,这是他到任后召开的第一次部长碰头会,会议内容虽然让三位副部长都感到震惊,但是谁也没有提出不同意见。可是他们又都同时在内心对贾部长的决定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也许这是新组织部长烧的第一把火吧!他居然首先拿市委组织部的干部开刀了。

那天晚上,究竟是谁把这个消息透露给市委组织部的那些科长们的,没有人知道,市委组织部的三位副部长和那些科长家的电话和手机几乎被打爆了。可谁也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贾士贞,市委组织部办公室之外如此轰动和不安,如同突然炸开的自来水管。

第二天上午上班之后,贾士贞召开组织部全体职工会议,宣布一项重要决定:市委组织部八个科室的正职科长全部实行公开竞聘上岗。原来的科长、主任必须参加竞聘,不参加竞聘或竞聘不上者,自行免职,保留原级别待遇。此次选拔组织部中层领导面向市委、市政府机关以及机关团体参照公务员执行管理的部门,年龄在四十岁以下的科级,以及五年以上的副科级干部。此外,县、区委组织部符合条件的人员也可以报考。报考采取自愿报名,统一文化考试,按照1∶3比例进入下一轮。这一消息如同一枚重磅原子弹投向市委组织部和市委机关。尽管头一天晚上市委组织部的科长们都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但是他们还是似信非信,还怀着侥幸的心理。可是没有想到这个消息来得如此之快,有如晴天霹雳,组织部的那些中层干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无所适从。庄同高过去深得部领导的宠爱,除了因为他身居要职,还因为他是组织部的元老,他正在等待调出去,提拔为一个称心如意的副县处级,谁知这个消息给了他当头一棒。过去开这样的会他和张敬原总是坐在前排正中位置,这不仅说明了他俩在市委组织部的重要地位,也说明了他们将来提拔的次序。然而今天,庄同高却躲在后排角落里,而张敬原连人影也不见。这个消息一宣布的一刹那间,庄同高的头脑里一片空白,几乎要晕过去,好像他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不仅副县处级断了后路,连这个组织部的县区干部科长也保不住了。不要说他的年龄已经过了线五岁,就是不过线,让他去参加考试,他怕是连考场也不敢进。别人不知道,他自己最清楚,他那党校所谓的本科生算什么?每次考试辅导老师都把答案打印好交给他们。三年来他从未听过课和学过习,毕业论文也是市委党校老师帮他写好、打印好的。本来他还想再读党校研究生的,只是没有来得及。庄同高努力振作一下自己,可他的心一下子就凉了,全身像浇了冷水。现在他把一切怨恨全都集中在贾士贞身上,如果不是他,说不定这批干部已经提交市委常委讨论了,可以肯定,他会在这批提拔的干部当中,而且有一个理想的副县处级位置。

散会以后,贾士贞把庄同高找到办公室,庄同高不敢抬头。自从贾部长来了之后,他的地位一落千丈,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他怎么也没想到,灾难在顷刻间就落到他的头上了,他成了贾士贞改革的第一个牺牲品。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改革应该是让人人得到好处,个个都受益的,如果改革专门损失一部人的利益,这难道也叫改革吗?

贾士贞看着两鬓已经渗出白发的下级,说:“怎么样,感到一时间难以接受?”贾士贞停了停,又说,“改革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看我们如何对待,如何处理。我想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有一颗平常心,如果总是钻一条胡同,不回头,那就是死胡同。聪明的人,要及时转向,世界上绝不只是那一条胡同。也许你会想,你是组织部的老同志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过去的科长们都顺理成章地安排副县处级,为什么偏偏从你开始就乾坤倒转了?”贾士贞缓和了一下气氛,起身给庄同高倒了一杯水,庄同高低着头,贾士贞接着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只不过是迟早的问题,作为管干部的组织部门,必须从自身开始,组织部门带头了,比任何文件,任何会议的效果都好,都有说服力。你是组织部的老同志,有个人的想法,很正常,但是必须服从大局,无论个人思想上一时能否想得通,都应该积极做好当前工作,至于今后工作问题,组织上会考虑的。你是组织部的老科长,不需我讲更多的道理。应该有这样起码的觉悟。我们组织部门的同志应该清楚自己,并不是因为我们比其他部门同志有什么天才和什么超人的能力,只不过偶然的机遇或条件,让你到了组织部,或者说没有到组织部工作的许许多多同志就比你差,身份、地位就低贱。清楚了这一点,也许我们自己的心里也就平衡一些。”贾士贞看着面前这个比自己年龄还大的老科长,心里确实隐隐升起一股怜悯之情。此时庄同高只觉得自己如同濒临死亡那样痛苦,他简直不知道自己此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只觉得头脑里一片空白。他恨透了这个新来的只有三十八岁的组织部长。过了一会儿,他咬着牙,鼓足勇气说:“贾部长,你提出来要公开、公平、公正地竞争,要通过公开考试来选择领导干部,不同样是鼓励千军万马挤官道,去争官、要官,去与民争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