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放一个婚姻长假

一个好朋友写信告诉我说,她准备take marriage sabbatical(向婚姻“请”个长假),自己一个人出去旅游一番。

“sabbatical”在英文里是长假的意思。很多制度完善的大公司或是教育机构,在员工连续工作一定年限(有的是七年,有的是十年)之后,就会给员工放三个星期到两三个月不等的长假,而且是有工资可以拿的。

我倒是第一次听说marriage sabbatical,但是一听就觉得这个主意真棒!

有一本很畅销的书,叫《一辈子做女孩》(Eat Pray Love),这是我非常欣赏的一本书。作者小莉在经历了一次可怕的离婚经验之后,决定此生不再让自己落入那个圈套中。这本书描述了她好不容易逃脱婚姻牢笼之后,自己一个人去意大利、印度和巴厘岛旅游的经历。

书的最后,她在巴厘岛找到真爱,可是老天偏偏跟她开了一个大玩笑:她的巴西籍男友在进美国海关的时候被铐上手铐带走了,美国海关官员冷酷地告诉他们,这个男人此生都无法再进入美国了,因为他拿着观光护照进入美国太多次,每次都是停留到最后时刻才走,有移民之嫌。除非他娶一个美国公民。

小莉陷入了痛苦的抉择之中,她不愿意离开她的国家,而她的男友也需要进入美国做一些贸易生意,所以她只能硬着头皮结婚。她的个性跟我很像,做什么事都要做到最好,婚姻也不例外。她坚持这次不能再离了,所以她研究了婚姻的历史,各种不同文化下的婚姻状况、婚姻制度的逐渐变迁,写成了一本书叫《一辈子做女孩Ⅱ——承诺》,谈的基本上就是她对婚姻作的研究和心得。

小莉的研究发现,愈是因为情投意合而结婚的人,离婚率愈高,盲婚的成功率反而是最高的。这和我们灵性研究出来的结果其实很一致,吸引你的对象,在他身上通常都隐藏了你和父母未完成的课题,等待你去做所以愈是致命的吸引力,功课愈多愈难,听了就令人害怕吧!

当然,盲婚的社会环境和我们现代社会也不相同,大部分人都很认命,而且婚姻最大的“杀手”——期待,是不存在于这样的婚约中的。比如说,小莉到了东南亚一个国家,她找了一个小翻译,和那边的妇女坐下来聊天,她问的每一个关于亲密关系的问题,都让那些妇女笑得直不起腰来。

比方说,她问:“你们的丈夫好不好?”这些女人听了就一直笑。小莉形容说,你问她们“丈夫好不好”,就像你问她们“山上的那些石头好不好”一样,是没有意义的。在她们的社会中,女人之间的联结力量非常大,平时看不到男人,都是女人在一起生活。所以,老公对她们来说,真的像山上的石头一样,可能除了传宗接代之外,没有其他功能了。

很多人都早早地进入了婚姻的枷锁中,负担起了很多责任。那我们为何不向婚姻“请”个长假?这样能让婚姻维持得更长久。

反观现代的婚姻,我们把对方视为我们的灵魂伴侣(好沉重的名词),一生一世相濡以沫(我的一生就托付给你了)。不但如此,我们在潜意识里还把对方视为我们所有需求的供给者,小时候在父母那里得不到满足的缺憾,都要在亲密关系中得到补偿。所以很多人觉得,对方应该知道我们心里要什么,应该知道要怎么样对待我。如果对方没有做到,你就非常非常地怨恨,好像一辈子甚至是好几辈子的仇恨都被激发出来了一样,这就说明了为什么现代社会中的怨偶这么多。

小莉还发现了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现象,那就是,婚姻对一个女人来说,负面大于正面,大部分女人为婚姻都或多或少地作出过牺牲。我们看看日本皇太子的婚姻就知道,他娶的老婆,哈佛毕业,会说多国语言,皇太子苦苦追求多年,她都没有动心,就是不愿意进入“皇室婚姻”这个比一般婚姻可怕得多的牢笼里面。最终她还是被爱情打动,而且皇太子为了她迟迟不婚,全国都给她压力。最后,她深居简出地住在深宫之中,听说得了抑郁症,身体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