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妙喜国的人(第4/6页)

维摩诘说了一段非常动人的话,这段话后来成为大乘菩萨的教本,他说:

“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得不病者,则我病灭。所以者何?菩萨为众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则有病;若众生得离病者,则菩萨无复病,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父母亦愈。菩萨如是,于诸众生爱之若子,众生病则菩萨病,众生病愈菩萨亦愈。又言是疾何所因起?菩萨疾者,以大悲起。”

文殊菩萨又问了几个关于疾病的问题,例如:“居士的病,是何等相?”“菩萨应该如何安慰生病的菩萨?”“生病的菩萨应该怎么样调伏心性?”

维摩诘都有非常精辟生动的回答,但他所说明的无非是菩萨与众生的关系,关于病相,他说:“我病无形不可见。”“众生病从四大起,以其有病,是故我病。”关于如何安慰有病菩萨,他说:“说身无常,不说厌离于身;说身有苦,不说染于涅槃;说身无我,而说教导众生;说身空寂,不说毕竟寂灭;说悔先罪,而不说入于过去。……”关于调伏其心,他说:“设身有苦,念恶趣众生起大悲心,我既调伏,亦当调伏一切众生,但除其病,而不除法,为断病本而教导之。”

在维摩诘的心中,菩萨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个体,也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个体,菩萨是在众生里面,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任何忘记了众生,只求自己得益的,就不够格称为菩萨。后来他进一步说明“悲”的意思,就给“悲”下了这样的注解:“菩萨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

正在文殊师利与维摩诘辩经的时候,有一位天女就在菩萨与大弟子的身上散花,花散在菩萨身上立即落下,可是落在弟子身上就粘在身上,一切弟子用神通力想使花落下,花却不落下。

天女就问舍利弗:“何故去华?”

舍利弗:“这花不如法,所以要去掉它。”

天女给舍利弗上了非常美丽的一课:“勿谓此华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华无所分别,仁者自生分别想耳。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别为不如法,无所分别则如法。观诸菩萨华不着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已离畏者,一切五欲无能为也。结习未尽,华着身耳;结习尽者,花不着也。”

用花来象征五欲,真是美丽的象征,对菩萨来说,逢到什么事都不能染其心,因为他的心没有分别,平等一如,所以不被外境所转。

一切烦恼为如来种

在《维摩诘经》里,文殊菩萨也说了许多深刻动人而有智慧的话,例如在《佛道品》里,维摩请就问文殊:“什么是如来的种子?”文殊的回答非常之美,与天女散花前后呼应,成为后来影响中国人对莲花爱好的基本观念,也影响了后来的中国文学。

文殊菩萨说:

“有身为种。无明、有爱为种。贪、恚、痴为种。四颠倒为种。五盖为种。六入为种。七识处为种。八邪法为种。九恼处为种。十不善道为种。以要言之,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皆是佛种。”

他进一步说:“……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又如植种于空,终不得生,粪壤之地乃能滋茂……是故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果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

这是多么让人动容呀!修小乘的人一直都想厌离这个世间,要断灭烦恼,可是大乘行者是踩在最坏的土地上,还能开出美丽的花,而且环境越坏,他开出的花就越美丽,对一位永远站在干净高地俯视人间之苦的人,他就永远不能开出一朵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