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妙喜国的人(第2/6页)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断断续续读这部经,感动日深,智慧日广,仿佛自己已经能贴近维摩诘那不可思议的境界了。

在这里,我用笔记的方法来阐扬这部经,希望能触及它的内部世界,至于完整的面貌,但愿读者能去阅读原典。我想,有时我们看到一片树叶,也就知道那是什么树了。

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维摩诘是毗耶离大城里的长者,他曾经供养过无量诸佛,善本深植。他早就得到无生法忍,辩才无碍,游戏神通,能降服诸魔,他深入各种法门,并总持其中的智慧,他明了众生的心之所趣,善于分别诸根利钝,因此善以智慧度化众生,又能通达方便,大愿成就,长久以来就是修习纯正的大乘法门。

他有佛一样的威仪,有大海一样的胸襟,因此不但诸佛赞美他,连佛陀、梵天、弟子,及当地的士绅都很尊敬他。

这个维摩诘虽然是白衣居士,却能和出家人一样守清净的戒律。虽然是像一般人住在家里,却不像三界众生受到染着。虽然有妻子,却能清净修行。虽然有眷属,却乐于独处。虽穿戴宝饰,是为了使自己相好庄严。虽然也和一般人同样饮食,却能以禅定的喜悦为味。

他走到赌博看戏的地方,就去度化他们,他知道许多外道,也不毁弃正法的信念。他对世间的经典有精明的看法,也能在佛法中得到快乐,并且他能执持正法,无论老少都能摄化,他最爱供养,因此得到所有人的敬爱。

维摩诘真是个奇人,经典上说他:“一切治生谐偶,虽获俗利不以喜悦;游诸四衢,饶益众生;入治正法,救护一切;入讲论处,导以大乘;入诸学堂,诱开童蒙。入诸淫舍,示欲之过;入诸酒肆,能立其志。”

他用无量无边的智慧方便,来使众生得到丰饶、得到利益。

作为一个居士,读《维摩诘经》很难不受感动,因为他潇洒浪漫,什么地方都可以去,而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不受染着,得到尊敬,这种修行的方式与小乘是完全不同的,也正是菩萨行比小乘行更大的挑战。

重要的是,大乘居士更注意心行,在大的原则上有所把握,形式就不是那么重要了。这就是维摩诘所说:“法顺空,随无相,应无作。法离好丑,法无增损,法无生灭,法无所归,法过眼耳鼻舌身心,法无高下,法常住不动,法离一切观行。”

一切众生是菩提相

有一天,维摩诘生病了,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婆罗门,及诸王子、官属数千人都去探望他的病。

维摩诘对来探病的人说明了人的无常、人的脆弱、人的秽恶、人的痛苦、人的短暂,乃至人身的虚妄不实。然后,他对探病的人说,人身是可患厌的,应该以法身、佛身为乐,而不应该放逸与不善。

可是,虽然有三千人去探他的病,佛陀的弟子却没有一人去探望他,他生起一个这样的念头:“我卧病在床,像世尊这么大慈悲,难道不垂悯我吗?”

他的念头被佛陀知道了,佛陀就想派座下的弟子、菩萨、童子去探维摩诘的病,弟子和菩萨们竟没有人肯去探病。

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人都曾受过维摩诘智慧的棒喝!

他给舍利弗的棒喝是关于禅坐的,他对舍利弗说真正的禅坐是:“不于三界现身意,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心不住内亦不住外,于诸见不动而修行三十七品,不断烦恼而入涅槃。”——这是大乘禅定与小乘宴坐之间的不同。

他给目犍连的棒喝是关于说法的,他说:“当了众生根有利钝,善于知见无所挂碍,以大悲心赞于大乘,念报佛恩不断三宝,然后说法。”——大乘说法乃是不能为小根器者说大乘法,也不能为大根器者说小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