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梅寿司夫妇(第4/12页)

时至四月,圆乘寺大夫已经在诊所工作了半年。一天,共生制药公司的推销员殿冈来这里找他。

圆乘寺大夫当年在T大附院工作时,殿冈常去外科医疗部门宣传和推销药品。第一外科的医师大都不好对付,唯有圆乘寺大夫是个坦率耿直且最好说话的人。

他后来听说圆乘寺大夫调到平民居住区的诊所工作,赶紧跑来打招呼。

时近下午五点,殿冈来到诊所,圆乘寺大夫正准备下班回家。看到殿冈远道而来,圆乘寺大夫非常高兴,马上带他在那个鬼屋般的诊所里转了一圈。

看到诊所陈旧而冷清的样子,殿冈感到很惊讶。圆乘寺大夫却非常满足地说:“这个地方很好,在这儿自由自在,我早点儿从大学辞职,来这儿干就好啦。”

在殿冈看来,这里僻静而寂寞。病房里住着七个治疗后身体状况仍毫无起色的老年病人;门诊每天只有二十来个人就诊,大多是感冒或跌打扭伤这一类轻微病症的患者,易治易疗,医护人员绝对地悠闲。

假如说人若悠闲,再好不过,那么完全可以认为在这里工作,要比艰难地生存在阴险狡猾的教授手下,优雅舒适得多。

况且,圆乘寺大夫似乎也不只是看好这种悠闲。

“这个地方很有趣,平民居住区的人很有活力。”

他说得很对,这一带居住区确实洋溢着平民的情趣。

水户街道宽敞的大马路两旁,分布着银行和超市等高楼大厦,路上车多且嘈杂。而圆乘寺大夫所在的诊所居于一条狭窄的小巷,左右住房密集,住房最多是二层楼。黄昏时分,住房敞开的窗户里会传出断断续续的三弦声。

走进这里,仰头一看,窗户上大都挂着竹帘,旁边居民楼顶层的晾台上晾着床单和浴衣,中间还夹杂着乳罩和三角裤。

小巷弯弯曲曲,能通过的交通工具只有自行车和台车。这里还会迷惑行人:觉得一直往前走,不远就是大马路,走过去一看,却是小巷尽头;或者是走来走去,最后发现越走离目的地越远。

尽管小巷进不去车,诊所门前却像广场一样开阔,中间停着自行车,旁边有卖饴糖的,演连环画剧的,孩子们都在旁边围观。

从诊所朝浅草方向往前走五六百米,就是曾作为平民居住地段的红灯区而驰名的“鸽之街”。

现在虽仍叫“鸽之街”,但性交易已不像以前那样明目张胆。从水户街道呈直角南北穿越的小巷是鸽之街的“商店街”,巷内夹杂着杂货店、饭馆、针线铺,也有很小的酒吧。

与之方向不同,在靠近水户一侧,往新四木桥方向走,经寺岛广小路,就到了称之为“玉之井”的红灯区。

诊所所处街区被“鸽之街”和“玉之井”两个花花世界环绕着,加上西边就是向岛的高级饭店街,难怪圆乘寺大夫等人都说这个地方很有趣。

殿冈初来乍到,他也不知道圆乘寺大夫每天晚上是否在这一带玩。

圆乘寺大夫从上大学到就职于附属医院,思想都很开通,也许他很会玩,可这么直截了当地问他,好像也不礼貌。

圆乘寺大夫好像很适应平民居住区的环境。

然而对殿冈来说,他在T大附院就与圆乘寺大夫熟识,算是老朋友。虽说圆乘寺大夫是因为喜欢才来到这里,但看到他在空空荡荡的诊所里一个人待着的情形,与其说是有些羡慕,莫如说是令人心酸。

“这儿用不上您的学问和技术啊。”殿冈对圆乘寺大夫有所顾忌地说。

圆乘寺大夫露出不解的表情,凝视着殿冈,严肃地答道:

“不,幸亏来这里,才学到很多东西。”

“学到什么东西?学平民的生活习惯吗?”

“哎呀,是啊,再夸张点儿说,就是学习做人。”

“这种事儿不也可以在大学附属医院里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