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山人(第2/6页)

刚上山那阵,山上没树,也没有鸟。农历中秋以后到第二年的四五月间,整片山林,由于没东西砍,他见不到一个人。

山上的日子,晴朗而空荡。那天,他正在修剪树丛,身后传来“阿爸,阿爸”的叫声。他知道是自己的女儿来了。他听着女儿的呼唤,不回头也不答应,直到女儿走到他身后,拍了一下他的肩,他才慢悠悠地转过身来。

“阿爸,叫你为什么不答应?”

“七八个月了,终于听到人说话了。阿爸想再多听几声。”

“阿爸,下山吧,我们不会再让您生气了。”女儿哽咽着说,泪水流了出来。

他看着女儿,一边笑,一边继续修剪树丛。“女儿啊,阿爸要修剪这树丛呢,不修剪,树是长不高的,只会往旁边长,成不了材。”他说。

白天必须拼命工作,晚上才会累,累了才会尽快入睡,才不会寂寞。

喂完鸡,他给自己煮了碗面,吃完就去巡山了。10月到4月是防火期,四千五百亩的山林,那些可能会引发自然火灾的隐患都得巡查。过去,他一人巡不过来,也请人帮忙,但买下这片山后,除了树上的一些松包,他基本没什么收入。刚上山时,村民要砍树盖房,他还出钱到山下买木材送给他们,告诉他们这里是澜沧江上游,树砍了会水土流失;碰到有人捕了野生动物,他也会买下来放掉。而现在,他没那么多闲钱了。卖松子那点钱,连车费、生活费都不够,即便这样,伙山村的一些山民还要上来抢他树上的松包,甚至抢他雇人打下来的松包。他告到村公所。村公所的态度是,谁让你愿意待在这里呢?

从前的积蓄用光后,山上山下的开销都靠老伴在家做生意,他觉得老伴挣钱辛苦,便不再请人了。自己的山自己巡,能巡多少巡多少。

巡山的路狭长,高低不平。这曾经是朝山古道,上千年了。解放后,大理到宾川鸡足山的公路修通,木香坪朝山古道逐渐废弃。

鸡足山,迦叶尊者的道场。佛陀“捻花”,迦叶“一笑”。迦叶是佛陀的苦行大弟子,因其修行了得,佛陀曾“分半座与之”。据说,佛陀涅槃前,将衣钵交给迦叶,要他在鸡足山守衣入定,待弥勒佛出世,以传衣钵。很多经书都有这段史。成了圣山的鸡足山鼎盛时,寺36座,庵72座,茅棚百所,僧人千人。彻庸祖师、大错和尚、见月老人、担当大师、虚云老和尚等无数高僧曾在鸡足山上传法度众;阿育王、南诏王、大理诸王以及明汝南王、丽江木土司也曾上山朝觐;就连徐霞客也曾在鸡足山上住了半年,成为这位旅行家一生中,除家乡外,住得最久的地方。

快入冬了,再过一个月,山上的茶花就会开。散落在茂密灌木林里的茶花丛会在他眼前浓密成一团团。茶花开过开杜鹃,杜鹃开过开映山红,映山红开过开白玉兰,等白玉兰凋谢就又轮到茶花了。花开花谢,寒来暑往。看见花苞,他能想象出各种花将树丛盖得满满的样子。透过花的变化,他能知道当年的气候是否反常。今年春天,山上开了很多白杜鹃,他想,该是有什么大人物要没了。

他穿过那片茂密的草地,露水弄湿了他的迷彩解放鞋。草地里的龙爪菜已经枯黄。新鲜时,它们是一种美味的蕨菜。他突然想起了“彩虹之家”,那个秘密的环保组织。五年前,这里满山遍野都是“彩虹之家”的老外们,他们来自七十多个国家。他们花了两个月时间,去了内蒙古、新疆,又去了云南香格里拉,都觉得不理想。到大理后,有人告诉他们,鸡足山木香坪也许是你们寻找的地方,他们便上来了。最开始只上来了三个人。一个开始大叫,一个开始打坐,一个告诉他,“这里可和阿尔卑斯山媲美”。他不知道阿尔卑斯山在哪里,但他知道,他们跟他一样,喜欢这地方。他们说想在这里开个会。他问要开个怎样的会?他们拿翻译成中文的“彩虹之家”的《宣言》给他看,上面写的是些如何热爱地球母亲,不要再迫害她的话。他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