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是否理解“刻意练习”?(第2/3页)

所以,我负责任地说,如果有谁说练习一万小时能让你技能提升,这没有多大意义和价值。你要做的是持续的刻意练习,并在其中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能力一点点提升。

很多职场人士都有这样一个感受,在进入一份新工作的头三个月到半年,是最焦虑的时候,也是自我能力提升最快的时候,但是到了一年、两年以后,就会发现自己的步伐停滞,开始了“混”日子的状态。如果从能力提升的角度来看,在工作头半年,我们往往处在刻意练习状态。

心理研究表明,人类对外部认识可分为三个区:舒适区(comfort zone)、学习区(learning zone)和恐慌区(panic zone)。在舒适区,得心应手,每天都做熟悉的事情,接触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人。到了学习区,会接触到新事物、新方法、新项目。此时,在有点新奇的同时,也会有新的焦虑,因为在这些新事物之中,还带着新要求和新压力。恐慌区则是压力最大的地方,这里边的要求你连想都不会去想。

刻意练习就是身处学习区的练习。所以,当刚进入一个新的企业,从事一个新的职业,初期半年,都很容易让自己在学习区。它一定不舒适,因为总会有很多新知识、新要求、新方法,但也不至于感到恐慌,因为你能从事这样的职业就一定意味着你具备某种程度的胜任力。在这半年的过程中,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不那么舒服,总有小担心,怕自己“现原形”,但同时你的觉察力也很强,你对自己的状态以及状态变化十分敏锐。

当然,之后的一年及N年里,多数人熟稔自己的工作,企业也不会对你个人有能力上的新要求,它们制定各种指标,达标就发绩效奖金。此时,你进入了舒适区。有人会说:“没有啊,我们还是老加班,工作还是很忙。”但是这一份忙,是很“舒适”的忙,工作内容跟当初没什么两样,公司给你的是舒适区的苦力活,这反而减少了你在学习区的时间和精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我5年的经验无非是1年的经验重复了5年而已”。

我们来看看进入学习区的“刻意练习”的特点有哪些。

● 练习的方法需要设计

毫无设计的胡乱练习经常事倍功半。一个人想成为棋手,如果他选择的练习方法就是跟高手下1000盘棋花费1000小时,其进展不会比用经过精心设计流程的方法练习100小时有效。这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的领域。李老师跟我设计了关于如何培训的练习方法,并亲身实践,这远比之前胡乱的讲座有效得多。对于其他能力而言,当你选择了一个好的教练,你就选择了经过设计的练习,因为教练会采用设计好的练习方法。当然,一些人一定会说:“我德州扑克玩得好,之前的练习也没做设计啊。”“我喜欢写作,文笔好,之前的练习似乎也没做设计啊。”在跟一些持有这类观点的人就他擅长的能力做了更仔细的探讨后,我发现,在他的练习过程中,他同样做了设计,只是这种设计是下意识的。我的一个好朋友扫雷十分迅捷,99颗雷平均能60秒扫完,他承认花了大量时间练习。其练习的方法是把每种标记的“图样”记录在了一张纸上,比如“121”就代表两个1的上方都有地雷(当然他的“图样”比这个要复杂得多),然后用长期练习把这些“图样”记住,速度自然就快了。这难道不是一种设计?

● 多次重复的练习

还记得我之前讲跟董老师就某一个开场练习了四次吧。你也许听说过乔布斯每次在苹果发布会上的十分钟演说都要练习四个小时,拿捏每一个措辞的表达。且不必说运动员、厨师、木工在练习时要重复千遍万遍,即便是销售技能,也将针对不同客户,不同回应的话术练习数遍到数十遍,以达到下意识反应。相比刻意练习的多次重复练习,我们自己的随意练习可能连两次重复练习都会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