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第3/3页)



诸葛亮带赵云默默地收拾残局,辅佐年幼的阿斗即位。聪明如他,怎会不知立国未稳之时开国君王的猝逝会带来怎样的深重的危险影响。可是对于刘备一意孤行远征东吴,他给予了理解和最大限度的支持。

既然不能改变事实,那就接受吧。因为他知道,对于刘备而言。霸业稳固不是最重要的,他的兄弟之情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不能理解诸葛亮,他为何肯为刘备鞠躬尽瘁?即使后来明知刘禅不是明君之才,也甘心辅佐,是不是愚忠?原因说穿了很简单,士为知己者死。

身处一个物欲至上的年代,仿佛每一点物质上小小提升都令人振奋,值得夸耀。人们痴迷于对欲望的追求,习惯轻视道义,漠视信义。忘记了这世间必有一些东西会超越单纯的欲望存在,而它值得我们追随一生,为之肝脑涂地,不问值不值得。

在他随刘备走出茅庐,翻身上马的那一刻,他接受他的信义,就交托了信义,将彼此命运打碎,融在一起,此生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