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第2/3页)



他们对他的忠诚,他对他们的忠诚,不曾怀疑,不被动摇。这感情殊胜,犹如莲花,彼此的信任和支持,足以帮助他们走出一个又一个困境。

不能小看刘备的个人魅力,他绝非一个一筹莫展、任人摆布的傻瓜,动辄就哭一鼻子的脓包。他一路走来,非常小心,妥善经营自己,善于团结身边的人。生活动荡不安,处处危机四伏。他在每一次看似狼狈的喘息中暗自修养生息。他不怕被人轻视,早已习惯在诸侯傲慢的敌意中慢慢培育自己的力量,在没有找到那个人之前,主动也好,被动也罢,他深知自己不能轻举妄动。他必须蛰伏再蛰伏。

最最要紧的,是他们始终拥有一样的信念和理想。即便在最最艰难的时候,刘备亦有绝不放弃的坚韧和豁达,他的兄弟在他身上看见的,不是失败者的落魄,而是激昂向上,一个强者永不言败的强悍的生命力。

永不言败,越挫越勇,也是他们共同的性格和信念。

若无理想,他们当初不会走到一块;若无信念,他们不会现在还走在一起,一路的坚持,深挚的情感由漫长的时间积累起来,不被移走。

刘备从未怀疑过他的兄弟。所以关羽才会封金挂印而去,千里寻兄;所以张飞才会拼死苦战;所以赵云才会千里投奔;所以诸葛亮才会出山相助。

直至诸葛亮火烧新野,刘备才算是真真正正在军事上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他三顾茅庐请出的世外高人果然不是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

诸葛先生甫一出手就名动四方,处女作漂亮至极。如果说三兄弟就是一堆傫在一起等待被燃烧的干柴,诸葛亮就是那把火焰,更是点燃这个火堆的人。至此,白天黑夜,刘备终于可以舒心地笑了。他找到了一个真正能帮他运筹帷幄的人。

关羽和张飞对诸葛亮由口服心不服道心服口服。形势的发展让他们惊喜地认识到,这样一个羽扇纶巾的书生,谈笑间指点江山,樯橹灰飞烟灭。

他是这般从容。有了他,他们的激情和梦想就有了实现的希望。诸葛亮,他能把刘备手上为数不多的棋子盘活。没有这个人,刘关张三人纵然有盖世的本领、冲天的抱负,团结在一起再紧密,也只是一盘死棋。

他是他们的一条船,能载他们到理想的彼岸。他是一阵和煦的春风,有了他,桃花才能开得繁盛如火。

诸葛亮洞悉这一点,他和刘备彼此需要。多年以来,他也在等待着一个与他信念一致的人来召唤,勾动他蛰伏已久的壮志雄心。他清楚地看到潜藏在他们这三兄弟身上的无穷的能量。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有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绝世战神,刘备本人又有得天独厚的号召力和耐心。这样的人,是值得付出心里辅佐的。

作为那个时代最有智慧的人之一,诸葛亮果然足不出户,仍然对天下局势了若指掌。他清楚地知道,与他一样聪明绝顶的曹操不需要他,他也不能认同曹操的行事。道不同不相为谋。孙权固守江南,手下根深蒂固的权臣谋士,他无须挤进去出谋划策,而孙权是自己要称王称霸的人,他不可能为汉室江山去奋斗。只有刘备,他宽仁平和,索有名望,此时虽然根基未稳,胜在后劲强劲。他能提供给他最需要的舞台,最大的尊重和自由。

说到底,仍是因为他们信念一致。

后来的许多事无须赘言。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而与东吴之间的利益矛盾,又导致了后来结盟的失败。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争斗和不断冒出的对手。关羽败走麦城。张飞在阆中被叛将所弑。刘备伐东吴,大败,托孤白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