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8页)

政府考虑到形势严峻,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并付诸实施。

在如此紧张的情势中,司法省最重视的是如何处置关押在各刑务所里的犯人。虽然地方上的刑务所用不着操心,但东京的刑务所在情况紧急时必须审时度势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预计到战事一开后美国空军的飞机会来空袭,想到那时首都东京也许会遭到轰炸,假如刑务所因美军的空袭遭到破坏,就一定会发生犯人暴动、集体逃跑的现象。关东大地震时丰多摩刑务所就发生过骚乱,是看守拔剑镇压了狂暴的犯人。另外,巢鸭刑务所也是两千几百名犯人突然发出吼声捣毁墙壁、屋顶等处于集体越狱的状态,看守们拔剑、开枪,最终靠着出动军队才终于将它平息。当时刑务所附近的城镇陷入恐慌,甚至出现了逃难风波。如果遭到空袭,恐怕会引起同样的骚乱,扰乱治安。尤其是只关押重刑犯的小菅刑务所,被视为最危险的地方。

司法省以大臣为主进行了商议,最后决定把关押在小菅刑务所里不服管教的重刑犯分散转到地方上,指定宫城、秋田、网走三家刑务所为接收方。

行刑局局长正木立即将小菅刑务所所长伊江朝睦请到司法省,再用电报把宫城、秋田、网走各刑务所的所长召集到司法省传达这个决定。关于移监日期、方法,正木指示各刑务所与小菅刑务所进行协商。这期间,10月16日第三次近卫文麿内阁总辞职,两天后东条英机内阁成立,战争已经不可避免,所以要加快移送重刑犯。关于向各刑务所移送的囚犯人数的分配,要考虑接收方刑务所的设施。宫城刑务所是陈旧的木造建筑,相比之下,秋田、网走两家刑务所以砖房建筑、配备齐全而闻名。根据行刑局局长正木的指令,秋田、网走两家刑务所关押“有不守法嫌疑”的重刑犯是最理想的,何况长途押解也有出事的危险,因此,有可能越狱、抗命的重刑犯被集中转到秋田刑务所。

转到秋田刑务所的犯人有两百人。关于操作方法,由秋田刑务所和小菅刑务所进行商量。小菅刑务所方面提出包租数节车厢将两百名犯人一次性转移的方案,但秋田刑务所不同意这个方案。秋田刑务所所长中田主税在关东大地震时就在小菅刑务所工作,刑务所遭到破坏后承担过分别将三百名犯人转到千叶刑务所、两百名犯人转到宫城刑务所的任务。但是途中笼罩着不稳定的气氛,在得到军队的支援后才勉强把犯人押解到两家刑务所。正因为当时有过心惊肉跳的经历,所以不能赞同小菅刑务所的方案。中田主张分批转移,小菅刑务所方面也同意这个方案,决定将两百名犯人分十次转移。

移监日期设定三天的间隔,并希望在白天进行,但因为没有合适的列车,所以决定利用晚上8点30分上野发车去秋田的快车。

进入10月下旬,第一批移监的犯人出发了。二十名重刑犯戴着手铐、绑着腰绳分别乘坐带车篷的押送卡车,由二十名看守看押着到达上野站。包租一节车厢,犯人和看守一起上车。通往其他车厢的门全部关闭,佩带手枪的看守站在车厢门前担任警戒。列车于翌晨9点10分到达秋田站。犯人们乘坐秋田刑务所的押送卡车进入刑务所被收监。

接着第二批、第三批出发了,其中还有三年间屡次大胆闯入别人家里作案并向受害人教导防范心理,人称“说教强盗”的长期徒刑犯人。

因抢劫致死罪被判无期徒刑关押的佐久间清太郎也被转到秋田刑务所。他曾在青森刑务所从单人牢房里逃走,又有过两次打开手铐的经历,因此在移监的犯人中是最需要警惕的囚犯。

关于他的移监方法,小菅、秋田两家刑务所经过协商,最后决定这次包括佐久间在内的囚犯人数减少到以前的二分之一,特地由与他接触过的专职看守长浦田进和两名看守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