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嬉戏时光(第4/4页)

村里有身份的人们也没说这样对鸟巢赤裸裸的掠夺是残忍的。连教区长也欣赏鸟蛋壳的装饰品,甚至会收下一个稀少品种的礼物。村里人虽然不是对动物残忍的人,对鸟的遭遇却漠不关心。

他们要是不小心伤害了些生灵,就会说:“没感觉的动物就没有情感。”他们说的感觉指的是智商和理解力,他们觉得这些特质只有人类才有。

有些鸟被孩子们看做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男孩们都不敢洗劫知更鸟和鹪鹩的鸟巢,他们也不会摧毁燕子窝,因为他们相信:

知更鸟和鹪鹩

是上帝的朋友

燕子们是上帝的好随从

男孩们对动物的无情不是因为心狠,而是因为想不到动物也会难过。他们长大些,学校教孩子们对动物要有同情心,尤其是对鸟类。以后他们就每个鸟窝最多掏一个蛋。后来的男童子军活动教育男孩们要善良怜悯,救了很多鸟的生命。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冬天,男孩们总喜欢在晚上去抓麻雀。一张大网撑在四个柱子上,每个柱子边都守着一个人。一群人来到麻雀栖息的地方撒网,然后把网收紧,鸟儿们被一网打尽。

男孩可以带回家多到二十只的麻雀。母亲把麻雀收拾干净,做成肉饼。如果鸟不够多,就放到火前烤了。

很多妇女儿童在自家花园张网。他们在一个撑起的筛子下面撒上面包屑和玉米。一个人躲在走廊或者墙边手里握着拴着撑子的绳子。当鸟站在筛子下,机关就把鸟给扣住。有个老太太特别擅长捕鸟,连在冬天都要坐在走廊里手里牵着根绳子。

要是一个好心肠的陌生人路过,肯定会同情这位老人,花这么多时间在雪里就为了捕麻雀做晚餐。可惜这同情心完全是浪费。因为这位老人生活过得舒适,根本不拿麻雀做晚餐。她完全把这当消遣。

鸟总是村里人菜单上的一道菜。丈夫会问妻子或者孩子:“亲爱的想吃只鸟吗?”,好像只要他们想,鸟就会出现在餐桌上。这时候说的鸟不是麻雀或者云雀。这是种很大的鸟,叫不上名,也无法从羽毛辨认,有很多胸脯肉。

村里的男人都不是职业的偷猎者。他们把偷猎叫做“恶棍的游戏”,嘲笑那些偷猎的人。但要是有需要,他们知道哪里有鸟而且怎么捕获它们。

埃德蒙和劳拉有回目睹了偷猎。他们爬上架靠着稻草堆的梯子,花了一个多小时在草堆上探头探脑地找好了位置。然后他们躺下躲在草堆里。男人们放了工回家路过草堆。

日落西山,光线昏暗。男人们三三两两往回走,抽烟聊天,渐渐消失在田野的一头。最后一队人走近草垛,也没有发现孩子们。

之后他们就看到:一只从猎场方向冲出来的野兔越过田野,它探头探脑了一阵,跃到离那队男人不远的地方。突然,它嗅到了危险的信号,蹦回了绿色的苜蓿叶后面。

一个男人好像掉了队在系鞋带,等其他几个人都走过草垛,那个系鞋带的人飞快地跳到野兔藏身的苜蓿丛里。一阵扭打,尘土飞扬。那只野兔就被塞进了餐篮里。那男人向周围望了望,确认没人看到他的动作后,跟上了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