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牛膝菊——唯利是图的杂草(第3/7页)

像牛津植物园一样,邱园也曾将一种植物误放出去,最后这种植物几乎遍布整个英国。1793年,邱园收到了一件来自秘鲁的雏菊样品,这种植物叫作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它是以享有盛誉的西班牙植物学家唐·马里亚诺·马丁内斯·德加林索加的名字命名的。不过这种植物没有植物学家的高大形象,只有脏兮兮的小白花开在软软的茎上。19世纪60年代它从邱园中逃走,在当地的排水沟和楼梯缝里首先建立了阵地。有一段时间,这种植物甚至被叫作邱园草。但当它那靠空气传播的种子被越吹越远,到了空气不那么清新的地方,它就需要一个更普通上口的名字了。它的属名Galinsoga对伦敦南部的人来说太过拗口,于是他们把它加工了一下,变成了gallant-soldier,意为“英勇的士兵”——这名字之所以会流传开来,想必部分原因是这称呼中所包含的名不副实的讽刺感。(在非洲的马拉维,这种一点都不英勇的杂草也觅得了一席之地,当地人称它为Mwamuna aligone,意为“我丈夫在睡觉”。)

杂草们除了以植物园为跳板,还可以混在进口的农业种子里,躲在时兴食材根部的泥土中,藏在啤酒酿造和羊毛加工的原料里。据说萨尼特菜——现在被叫作群心菜——就是在拿破仑战争期间一场发生于荷兰瓦尔赫伦岛的战斗中,找到机会潜入英国的。伤亡人员被放在塞满干草的草垫上运至拉姆斯盖特(隶属于萨尼特),而草垫的干草中就混有这种欧洲北部杂草的种子。后来这些草垫中的草被丢给了一个当地的农民,农民又将这些草铺在了他翻掘过的地里。于是群心菜种子破土而出,适应了萨尼特的环境,并沿着英国南部的海岸线一路传播,最终占据了英国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如今遍布全球的杂草小蓬草是17世纪时藏在一只从北美洲进口的鸟的肚子里才得以抵达欧洲。新西兰芒刺果挂在进口羊毛上,从太平洋来到了欧洲。这是一种低矮而茂密的多年生植物,原本长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旷野上。它长着有趣的球状花序,上面缀满长刺,看起来像一支小狼牙棒。它会挂在动物的毛上,所以那些羊毛废料被扔到哪里做肥料,它就跟着去哪里。如今新西兰芒刺果完全适应了英国东部和南部的一些沙丘地带,它会把种子牢牢地粘在嬉戏的孩子们身上,正如当年牢牢地挂在食草动物身上一样。杂草们的传播途径还包括宠物食品商店的垃圾、被丢弃的压舱石和吃完扔掉的亚洲菜外卖。散发着水果香气的同花母菊是于1871年从美国俄勒冈州来到英国的,它的传播路线与使用花纹汽车轮胎的地方刚好吻合,它那带棱的种子可以轻松附着在这种轮胎上,就像附着在登山靴的鞋底上一样。

艺术也是一种传播新杂草的有力渠道,有效程度不亚于贸易。蔓柳穿鱼那小巧的蓝色和黄色的花朵与金鱼草的花朵很相似,如今英国几乎每个区的旧墙壁上都装点着这种小花。可能只有吹毛求疵的市政机关才把这种植物认作是杂草,担心它会影响墙壁的整洁——不过它确实来错了地方。蔓柳穿鱼原产于欧洲南部的山地,直到17世纪才来到英国。当时它的种子被包进了一些从意大利进口到牛津的大理石雕塑的包装箱中,自此它便跟牛津另一著名杂草千里光一样,翻出围墙奔向了更广阔的世界。(之后有一段时间它被人叫作“牛津草”。)约翰·拉斯金十分喜爱蔓柳穿鱼的优雅和古典气质。他于1876年造访威尼斯的奥尔托教堂时,发现乔瓦尼·巴蒂斯塔·达·科内利亚诺[86]为一群圣徒所画的肖像画中,圣彼得旁边那精致的花朵正是外面大理石阶梯上长着的“圣母草”。在9月16日的日记中他这样写道:“今早我很疲倦,一直徒劳地尝试着画出圣马可大教堂门廊柱头上的那丛圣母草;它把自己鲜活的生命力注入叶状的大理石中,而这古老的大理石当年定是目睹了腓特烈一世让教皇把脚踩在自己颈上的景象。”从此以后,蔓柳穿鱼就成了他的代表植物,象征着大自然精巧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