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歌山旧书店过眼记(第2/3页)

这一带十分冷清,乌鸦似比人多。山中蜜柑渐已转黄,柿子挂满枝头。随处可见秋樱与秋葵,还有秋牡丹。芒草高高生满道旁。《万叶集》里有许多咏纪国的歌,提及飞鸟,秋叶,妹心,麻衣,潮来,朝雾。如柿本朝臣人麻吕歌集中有《纪伊国作歌四首》:

妻如红叶落,凄惨赴黄泉。携手曾游此,悲生海畔岩。
荒岩泛潮香,思妻心暗伤。妻已赴黄泉,见岩如见裳。
未久曾同睹,涨落黑牛湾。今我重游此,内心起悲酸。
今来玉津岛,荒岩汀浦间。细沙轻轻抚,潮香染客衫。
(李芒译)

亦有歌云:“白浪涌沙滩,松枝悬币帛。为求羁旅安,千古祈神佛。”

纪州的南部是大海,白浜的温泉如今仍是极好的去处。

在今日和歌山伊都郡葛城町有势能山,南麓为纪之川,河南有妹山,因而此山亦有兄山之谓。古代和歌中两山多被吟咏,是为“歌枕”。《万叶集》中收录过阿闭皇女一首怀念夫君草壁皇子的挽歌: 

此即势能山?雄峙纪伊路。昔日于大和,朝夕曾思慕。

因而在我的印象中,和歌山与奈良一样,都是可引人大发怀古幽情的所在。

离开贵志,回到和歌山市内,按照此前在网上搜索的信息去杂贺町寻找几间旧书店。淅淅沥沥落起秋雨。途中路过和歌山城,山脚竹筐内有几根竹杖,挂着“善意之杖”的牌子,可供进山人取用。便拄着善意之杖入山,半山腰有一列小小的石佛像,清水供着菊花与桂叶。独登城楼,遥望见浩荡的纪之川,流往南部的大海。天守阁有三层,内里陈列着一些不算古老的文物。1945年和歌山城一度毁于兵燹,1958年以钢筋结构重建城池。阁内一位工作的老妇仔细擦拭每一处角落,见我来,倒是很高兴,问我是否对历史感兴趣云云,在窗前指给我看,何处曾经是什么,何处曾经又是什么,何处曾是大奥,何处又是藩主大人的居所。

下山后几番问路,终于到达杂贺町。路边料理店的老板娘知道我说的那间书店,热忱地叫了一位小哥儿领我去。雨丝细密,我一路同那小哥儿道歉。他只是有些诧异,问我从何处来,又如何偏偏要找那间书店。我说和歌山过去不是学问之藩么,出过一些有名的作家和学者,我想也许会有几家有趣的旧书店。小哥儿笑道,你说的这些我也不懂,不过这几年本地的书店倒是少了许多。

就这样到了和歌山县政府对面的上野山书店。他朝我挥挥手,祝我有所得,转身大步离开,也不待我道一声谢谢。上野山书店房屋古旧,在十字路口的转角,门脸很不醒目。迟疑地进去,略扫两眼书架,心道恐怕这只是一家普通书店,并不售卖旧书。内堂一位中年妇人见有客来,便走到外面柜台坐下看账本。我觑她一副温和的形容,心道或许可以搭讪。不想她也用探询的目光望着我,这个雨天到来的,冒失的旅人。

遂与她攀谈,意外地投契。她说,店里确实不做旧书店生意,因为精力、经济状况都不允许。这间店是她丈夫的祖父创建,如今已近百年,逾三代。和歌山几无旧书店,过去许多家全数倒闭。因为经济不景气,一册文库本就是一顿饭钱,该省也得省。又则本地读书人也不多,普通的书去图书馆都能借到,网购或电子书也很方便。逛书店,尤其是逛这种私营的小书店,恐怕真成了奢侈又不必的事了。

我有些意料之中的遗憾,不免又要重提学问之藩的旧话。她也笑,说那是很久之前的事,现在完全不是。和歌山工业不发达,有大阪、神户商业圈在,年轻人几乎都不选择留在本地工作,城市萧条,街道冷落。小书店要生存,只能多卖些价廉的文库本、教辅书,还有琳琅的女性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