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只为你如花美眷,忍顾她似水流年(第3/5页)

所以你看,我刚才不得已要用“一夜情”来形容那一晚,就是崔莺莺怎么会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呢?

前两天还把人家骂得狗血喷头,可突然就投怀送抱了!

要说前面矜持是装的我们理解,可也不能矜持起来很吓人,不矜持起来就更吓人、就吓死人吧!

崔莺莺和张生都是未婚男女,又不是什么旷夫怨妇,就算是彼此有情,也不可能一下就这么极端吧?这又不像现代,真的有这种一夜情泛滥、婚前性行为泛滥的社会氛围。

所以在那个时代,崔莺莺的这种改变,或者说是这种突变,至少我觉得似乎有些不合情理、不合逻辑!

直到我后来看到《莺莺传》,并仔细阅读了n遍之后,才明白了崔莺莺的这种转变,那就是为了演绎“始乱之,终弃之”那句话的。而在这个过程中,那个美丽、真情的女子崔莺莺的形象才显示出她份外动人的一面来。

《莺莺传》里写张生解了普救寺之围的时候,郑老夫人并无谁解围就招谁为婿的承诺,但解围后,老夫人设宴招待了张生。这时候老夫人让莺莺出来拜见张生,莺莺先是推辞不见,原因很简单,就是她不想跟陌生人说话。这时候老夫人说,是他救我们的,你当然应该去见见了。然后莺莺的表现是“久之,辞疾”,就是磨蹭得来,就是不想见。这下子郑老太发火了,说你怎么这么忘恩负义呢,不是他,你现在早被贼人给掳走了,还谈什么避嫌不避嫌啊!在母亲发火的情况下,崔莺莺是“久之,乃至”。你看,用了两个“久之”,就足以看出崔莺莺的不情愿。最后即使出来了,莺莺的表现还是“常服睟容,不加新饰。”就是也不拾掇,也不打扮,完全是为了敷衍一下下,才出来一下下的。所以席间,张生“稍以词导之”,莺莺的表现则是“不对”,就是面对酒席上张生的搭讪,崔莺莺根本就不理他。

那么崔莺莺为什么对这个救了她们全家性命的张生这么不上眼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到这个时候,虽然张生关注过莺莺,但莺莺从来就没关注过张生,因为她根本就不是一个随便的女孩子,更不是那种一见帅哥就两眼放电的女孩子,这是一个矜持而有内涵的女孩子,那么这样的一个女孩儿为什么又会像卓文君一样突然就“夜奔张生”了呢?

先来看看那位郑老夫人的表现,也就是崔莺莺她妈。在《西厢记》里,这无疑是个恶老太的形象,先是悔婚,然后又阻挠莺莺与张生相见,最后还有一出有名“拷红”戏,就是拷问红娘,要不是红娘一番机智的回答,这个灭绝师太一样的老顽固当时就要亲手扼杀了莺莺和张生的爱情。但这决不是《莺莺传》里的那个老夫人。你看她一个劲儿地催着莺莺来见张生这个陌生人,女儿不肯见,她还要逼着她来见。等到让女儿坐到酒席上,她居然聊的话题是张生的家庭、出身,甚至还问到张生的年龄、生辰八字,这哪像是在表示感谢,分明是在挑女婿吗!后来莺莺和张生在小小的普救寺里同居,先后两次,共达两个月之久,你说一个做母亲的,而且就在身旁,能一点儿都没察觉吗?我觉得那是决不可能的。所以后来张生向莺莺询问她母亲的态度时,这里《莺莺传》记载莺莺回答的原文是:

“则曰,我不可奈何矣。因欲就成之。”

老实说,这句话说得有些含糊,古文是不加标点的,所以没有引号,我们不知道莺莺是就只说了句“我不可奈何矣”还是连后面那句“因欲就成之”都是她说的话。如果只说了前面半句,那就是莺莺说“我也不知道”,于是张生就想跟郑夫人谈这桩婚事。但如果两句都是莺莺说的,那意思说是“没办法了,妈已经知道了,现在就想着怎么让我们结婚了。”不管是哪一种,我想都透露出郑老太一定是知道女儿跟张生有私情的,而她的表现也是愿意莺莺跟张生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