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

【题解】

这是周大夫怨刺幽王、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的诗。《毛诗序》说:“《正月》,大夫刺幽王也。”三家诗对此无异议。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三年,幽王嬖爱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这就是本诗的时代背景。由于幽王的荒淫,重用佞人,朝政混乱,终于使国家走上灭亡之路。而正直的大夫对此无不愤恨,写诗倾诉心中的忧愤之情。全诗共十三章,一至六章,写当时社会是非颠倒,环境险恶,百姓悲苦。七至十一章,指责统治者不能用贤,致使贤人不容于朝,并直接点出褒姒的名字。后二章,指出贫富的严重不均,上下层的尖锐对立,说明国势已无法挽回。这是一篇感情充沛、用词激烈、充满爱国激情的长诗。诗中的一些佳句,形象生动,使人过目难忘。如“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把处于昏暗社会下民众人人自危,局促不安的险境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这也是一篇真实的史诗,为我们了解周代社会提供了可靠资料。

正月繁霜[1], 我心忧伤。 民之讹言[2], 亦孔之将[3]。 念我独兮, 忧心京京[4]。 哀我小心, 癙忧以痒[5]。

【译文】

正月地上满是霜, 让我心中很忧伤。 民间流传着谣言, 沸沸扬扬传得广。 想我一人多孤独, 愁思萦绕心惶惶。 哀叹我的胆子小, 反使忧愁成病伤。

【注释】

[1]正月:此指周历的正月,即夏历十一月。正是降霜的季节,故说“繁霜”。繁:多。

[2]讹言:谣言,伪言。

[3]孔:甚,很。将:大,指厉害。

[4]京京:忧愁无法排除之貌。《毛传》:“京京,忧不去也。”

[5]癙(shǔ)忧以痒:言郁忧成疾。癙,忧,郁闷。痒,病也。《毛传》:“癙、痒,皆病也。”


父母生我, 胡俾我瘉[6]? 不自我先, 不自我后[7]。 好言自口, 莠言自口[8]。 忧心愈愈[9], 是以有侮[10]。

【译文】

父母既然生了我, 为何让我受痛伤? 灾难不在我生前, 也不发生我死后。 好话出自人之口, 坏话由人乱宣扬。 忧愁郁闷难忍受, 遭受侮诟更懊丧。

【注释】

[6]瘉:《毛传》:“瘉,病也。”此处有痛苦之意。

[7]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这两句是说变故不先不后,正好发生在自己所生活的时代。自,在。

[8]好言自口,莠言自口:言好话坏话皆出自人口,没有定准。莠言,坏话。

[9]愈愈:忧惧貌。

[10]是以:因此。言忧惧是因受人欺侮。


忧心惸惸[11], 念我无禄[12]。 民之无辜[13], 并其臣仆[14]。 哀我人斯[15], 于何从禄[16]? 瞻乌爰止, 于谁之屋[17]?

【译文】

忧虑重重心不宁, 想我这般无福分。 平民百姓本无罪, 也都沦落为仆人。 可悲我们这些人, 不知禄位何处寻? 看那乌鸦天上飞, 谁家屋顶来降临?

【注释】

[11]惸惸(qióng):忧虑貌。

[12]无禄:无福气。

[13]无辜:无罪。

[14]并:皆。臣仆:奴隶。古以有罪之人为臣仆。

[15]哀:可怜。斯:语气词。

[16]于何:在哪里。从禄:得到幸福。

[17]瞻乌爰止,于谁之屋:此二句是说,看乌鸦将落于谁家屋上。《毛传》:“富人之屋,乌所集也。”《郑笺》:“视乌集于富人之屋,以言今民亦当求明君而归之。”爰,语助词,犹“之”。止,栖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