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也说“性格决定命运”(第4/4页)



  这并不是说,我赞成海伦的“骑驴觅驴”政策,或者我赞成她放弃付老师继续跟李兵呆在一起,或者说我赞成她“有了孩子就结婚”的做法,我只是说不论她犯过多少错误,她都不应该对李兵的残忍负责,李兵对孩子的粗暴残忍不是由海伦的性格决定的,甚至也不是她能预见的。只能说她运气不好,遇到了这样一个丈夫。

  有人为了证明“性格决定命运”,说海伦在这几集里变得坚强了,所以她的命运在改变了。正如我不认为她以前性格软弱一样,我也不认为她的性格变得更坚强了。她还是她,她一直就是坚强的。她以她一贯的方式和态度进行着她“解放”咪咪的战斗。她在斗不过李兵和他那些狐朋狗友以及“各打五十板”的领导的时候,她只有让步,但她一直都在寻求成功的道路。

  如果现在李兵把孩子抱到楼顶,她仍然会妥协。如果以前她有机会出国,她同样会想方设法把孩子弄到美国去。李兵在她拿到护照后,态度发生极大变化,因为他手中没有人质了,无法威胁她了,他只能哀求海伦不要抛弃他。这是李兵对客观条件的屈服,而不是对海伦性格的屈服。一旦咪咪签不到证,李兵又会恢复他的“霸权”,而海伦又会失去她的优势。但那不是她性格变软弱了,而是她手里的王牌被签证官拿走了。

  有人说:“我为什么相信性格决定命运呢?因为那总比听天由命好。”

  这种说法,隐含着一个有缺陷的大前提:我们只能有两种选择,如果不相信性格决定命运,那就只能听天由命。

  这种把不是BINARY的东西弄成BINARY的做法是非常有害的,就像当年的“卫星上天,红旗落地”一样,好像红旗和卫星就只能有一样上天。

  我认为用“性格决定命运”来解释海伦的困境不对,但这绝不意味着我在宣扬“听天由命”,这两者并不代表认识的全部,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关系。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我们可以有很多选择。我是既不相信“性格决定命运”,也不认为我们应该“听天由命”。

  我想套用海燕在平凡事里表达过的观点,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寻找合适的“度”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复探索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限制之间相互关系的过程。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性格所能决定和改变的东西也是有限的。有的时候,你奋斗就能达到目标,那时你应该努力奋斗;但另外的时候,无论你怎么奋斗,也不可能突破某种客观限制,如果那时你还做无谓的奋斗,或者把失败归咎于自己奋斗不够,性格不好,都只能使自己更加沮丧,把自己圈进死胡同。

  当然正如海燕说过的那样,格言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没有具体指导价值的东西。格言告诉我们应该掌握一个“度”,但没有告诉我们具体到某件事上,这个度到底是多少。我们只能用我们的一生去探索,我们可以参照别人的经验教训,但绝对不能照抄照搬。我们可以把我们的经验教训告诉别人,但绝对不能强迫别人听从。

  所以我更愿意用BENNY的话来概括这个故事:“生错了地方,长错了地方,走错了道路,做错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