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也说“性格决定命运”(第3/4页)



  如果你要说,那怎么不是?她不到美国读书,她会遇到BENNY吗?

  这就需要对性格下个定义了,因为在我看来,到美国读书不是一种性格。那么什么是性格呢?不用说,又是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话题,所以我也不一一引用了。有一点是大家都承认的,那就是性格的相对稳定性。一次性的行为不能称为性格,一个人偶尔大发雷霆,我们不能说他性格暴躁,但如果经常大发雷霆,那就是性格暴躁了。

  具体到海伦的CASE,很多人都说她性格软弱,是她软弱的性格造成了她今天的困境。对此我是不同意的。

  先说说海伦的困境。在我看来,这个故事虽然一波三折,但主线很简单,基本就是海伦想尽办法,把女儿带离李兵的过程。而她这样煞费苦心地要带着女儿离开李兵,是因为李兵对孩子简单粗暴,缺乏爱心和人性,并且曾威胁要把孩子弄死,而且确曾把孩子抱上屋顶,悬在栏杆边,吓得孩子大哭。

  所以我所说的这个故事含有“命运悲剧”的因素,就是指海伦遇到这样一个丈夫,黄颜说静秋的丈夫与海伦的丈夫“如出一辙”,也是指这一点。

  至于海伦跟李兵之间感情上的矛盾,性生活上的不融洽等等,并不是本故事的重点,也不是海伦一心一意要把孩子带到美国去的原因。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孩子,海伦就不会千方百计要把孩子从李兵身边带开,就不会想到去打工,就不会有这个故事。

  再来说海伦的性格。当我们说海伦性格软弱的时候,是根据什么呢?是因为她在李兵威胁说要弄死孩子的时候让了步吗?如果是因为这,那我只能说你对“软弱”有非常不一般的理解。

  古人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海伦的做法正好体现了这样一种智慧。你说李兵不敢把孩子弄死的,你敢担保吗?海伦在那样的时候,能够考虑到李兵是属于头脑发热,有可能不管不顾做出令他自己后悔的事情来的,她能够拿下面子,屈辱地让步,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智慧的表现。所以她才会在事情发生后冷静地坐在那里,观察李兵痛哭,思考下一步的行动。如果她是一个软弱的人,痛哭的应该是她。

  对海伦在这种情况下的让步,我想大多数人是赞同的,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迫不得已。在这种时候,如果你逞英雄,赌狠,要面子,其结果是很难预料的。即使李兵没把孩子弄死,也可能带走,放在乡下,而那是海伦不愿意看到的。

  那么还有什么例子证明她是一个软弱的人呢?持“海伦软弱论”的多半就回到她决定嫁给李兵这件事上去了,说海伦已经知道李兵是这样一个人了,她自己又不爱李兵,李兵也不爱她,她还要嫁给李兵,那不是软弱是什么?就是她这种软弱造成了她的命运。

  这种说法有很多漏洞。首先,在结婚前,海伦知道李兵是怎样一个人了?她能从李兵床上的不体贴预见到李兵会威胁弄死孩子吗?如果你能预见到,那只能说你太聪明了,但床上的不体贴与“弄死孩子”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床上不体贴的丈夫很多,尤其是那些受封建思想影响较深,没受过性教育的男人,但并不是每个不体贴的男人都会威胁说要弄死孩子的。

  你可能觉得李兵不爱海伦,但他自己还是认为他很爱的,也许他认为他以孩子相要挟不肯离婚正是他爱的一种表现。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也不能证明海伦的软弱,所以此处略过不谈。

  至于海伦的不爱李兵,也许她误以为那就是爱,也许她知道自己不爱,但仍然决定嫁给他。但这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判断错误。跟自己不爱的人结婚的女人多的是,但遭遇李兵这样的丈夫的并不多。静秋和丈夫在结婚前还是称得上有爱情的,但她的丈夫同样以孩子做要挟来阻拦离婚,所以不跟自己不爱的人结婚并不能保证你不遇到李兵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