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一更(第3/4页)

奈何,偌大的国子监,水平能够冲击会试前十名的,也就三个人而已,三个人里又以魏时的水平为最。

所以这三个人都是重点教授对象,按部就班的跟着课堂上的节奏走,那太耽误工夫,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必须得有针对性的来。

像魏时,算学尤为突出,国子监的先生都已经教不了了,那平时就不要耽误太多的功夫在这上面,做几道拔高题也就罢了,跟算学老师相互探讨探讨。

律学、策问、墨义、帖经,这几项也属于魏时比较擅长的,但是这几项里,策问是最重要的,殿试的时候只考策问,可以说,策问是决定了最终的名次,当然得多些练习。

魏时最大的短板就是杂文和诗赋,灵气这种东西不是想能培养就可以培养出来的,魏时临场发挥的能力绝对比不上私底下细磨出来的东西。

既然如此那就得多练习,尽可能的把各种题目都做一遍,到了考场上,可以直接拿来用,或者改一改就直接能用,这些作品的水平,肯定是比在考场上临场发挥出来的要强。

所以不管是在那一个月的假期里,还是现在回到国子监进学之后,魏时吃的都是先生们单独给开的‘小灶’。

还还真是赶上好时候了,如果不是国子监跟白鹿书院这几年一直都想压对方一头,魏时绝对没这个待遇。

毕竟如果不是跟白鹿书院相争的话,他就算是如先生们所期待的得了‘大三元’,但是对国子监的先生们来说也只是名声上好听一些。

又不是亲传弟子,人家犯不着这么费心费力,单独给他开小灶耗费的精力和时间,都赶得上直接带一个班了。

但是国子监和白鹿书院两边针尖对麦芒,不光是先生们,两边的学生也都鼓足了劲,想着在会试上压对方一头呢。

这种情况下,被寄予了厚望的魏时几个人,自然也就得到了特殊照顾。

不光是教学上的‘小灶’,还有真真正正的小灶,来自国子监的食堂,特意给他们三个人的加餐。

功课布置的多,体力要跟得上,这吃食自然也得供给上。

在这方面,国子监还是很阔绰的,每日送到魏时这边的饭菜,跟刘钰和曹安那边的家才是一模一样的,连菜单都没换。

刘钰和曹安素来都是自己点菜吃,那菜单自然也都是自己安排的,食堂居然直接照搬了这菜单,有点偷懒嫌疑的同时,也不得不让人叹一句财大气粗了。

要知道刘钰和曹安这俩人吃东西可是相当挑剔,贵的、鲜的、稀罕的、精巧的,这菜单上的食材都不怎么便宜。

跟魏时一块在先生们那里吃小灶的两个人,貌似也是这份菜单。

因为不住在一个院子,又不在同一个教室上课的缘故,被重点教授的三个人,交情还是挺一般般的,也就是偶尔才会聊几句。

魏时是年纪最小的,只有十六岁,但却是对被先生们看中的学生。

洪瑞是最年长的,今年已经二十五岁了,据说连孩子都有两个。

纪风锦是三个人里唯一没有娶妻的,而且也没有定亲,今年十九岁,不过也确实不用着急,就算是等到两年后的会试,那也才二十岁。

这年代,男子跟女子不同,男子耽搁多少岁都没事儿,五六十了也照样娶妻,不过能不能生孩子那就两说了。

女子就不一样了,世人包括女子自己,都对女子颇为苛刻,像刘枫,十八定亲,十九岁成亲,中间跨了个年,就已经属于极为大龄的女子了。

耽搁到这会儿,有她自己名声的缘故,也有她自己挑剔的缘故,当然了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挑来挑去,年龄也越来越大了,能挑的人连之前都不如了,那就更不想将就了。

年龄大有时候对女子来说,就是原罪,有那倒霉的,接连守孝,误了花期,明明德行品貌都没有差错,可就因为年龄,只能低嫁,或是嫁给鳏夫,给人家做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