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竞争?呵呵。刘明坤:王院士,就是不听劝、太固执了!(第3/5页)

所以他认为就是上级部门,对于他们的研发速度不满,就批准了王浩的项目,还让他们提供研发资料。

这样两个团队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去竞争。

潘东最后也没什么话说,他的团队干了两年,也有足够都的经费支持。

都说是站在同一起跑线竞争,还能说什么呢?

难道说竞争不过?

那岂不是自己打脸,干脆把团队解散算了。

潘东一下子也感觉到很大的压力,在回到了研发基地以后,他马上着急了所有小组的负责人,铿锵有力的说道,“你们有的人知道,有的人不知道,上级部门批准了组建新团队研发SMES技术。”

“这就是对我们的研发速度不满意了。”

“大家都不想两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对吧?现在我们必须要打起精神了。”

“我们也有很大的优势,第一个优势就是我们有经验,我们已经做了两年的工作,而新团队只是刚刚组建,甚至还没有开始组建。”

“第二个优势是,我们拥有更多的资料、数据。”

“我们的基础设计资料,会提交给新团队,但你们都清楚,最宝贵的不是基础资料,而是试验品建成后的那些调试、修正数据的资料。”

“我们就是一步步的改进,一步步的提升上来的!”

“这两个优势下,如果我们的研发速度、成果,还比不上新团队,到时候,上级部门、其他的研究团队,会怎么看我们?”

“想必,大家都能想想吧……”

潘东的一番话确实有激励作用。

梁静叶都变得坚定起来,她确实有点希望跟着王浩做研究,但谈起专业的问题,她还是非常有自信的。

他们团队有更多的资料,也有更丰富的经验。

两个条件下,研发速度成果还赶不上王浩的团队,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了。

梁静叶也下定决心,说起自己的工作问题时,马上认真道,“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认真去改善设计,重点解决失超保护系统的问题!”

“我们要努力证明,哪怕是再难、再复杂,也一定能完成……”

……

上级部门和航空集团的支持,速度很快。

在申请资料审批后,只过了短短半个月时间,SMES新团队就已经有了雏形,新来的总计有二十九人,再加上其他人,团队规模达到了三十五人。

依照SMES研发的需求,王浩把人员分成了五个小组,分别对应每一个部门、系统的研究。

其中计算机检测组的人数最多,达到了十个人,他们就负责研发SMES控制系统。

等一切都安排妥当以后,王浩就召开了一次研究组会议。

王浩是SMES研究组的负责人,下面还有个副主任刘明坤,剩下的就是几个小组组长。

刚组建的团队,肯定是很有活力的。

会议开始前,不少人就在讨论着,“我来之前就知道了,科学院电工所里都在说,我们是和潘东的团队竞争。”

“要是竞争不过,就没什么意思了,但是有王院士,没问题的。”

“确实,有王院士,还担心什么潘东,要我看,潘东那个团队,再给他们五年也完不成。”

“SMES技术,阿迈瑞肯那边早就研究过,但我们有最高端的材料,还落后五年,实在不能接受……”

“所以才组建新团队……”

王浩走到门口的时候,就听见会议室里的讨论,他听了几耳朵,不由得问向刘明坤,“什么竞争?怎么变成我们和潘教授团队的竞争了?”

“不是竞争吗?”

刘明坤疑惑道,“大家都这么说,上级就是因为潘东团队研发的太慢,才让我们一起研究……”

王浩道,“当然不是了。我们做的是SMES电池的研究,怎么会和其他团队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