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项目竞争,短短一个月?王浩的时间观念是不同的(第4/5页)

这本来也是科学基金会的工作。

三人都看向吴晖。

吴晖则是苦笑一声,有些无奈的说道,“王院士没什么意见,其实我也没什么意见,你们的团队都符合要求。”

具体怎么分配还没有想好,公开招标的科研项目,也不像是工程招标项目一样,还能从经费上入手,比如,哪一个团队压的经费越少,就把项目分配过去。

这当然是不行的。

科研、实验,经费需求就摆在那里,研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卡经费可能意味着后续无法完成研究,尤其如此重要的研究,更不能够出现差错。

吴晖也是有些头疼的,他仔细思考了一下,忽然想到了反重力的研究。

最开始反重力的研究出来,西海大学物理实验室规模不够,就干脆让几个团队一起做研究,看哪一个团队的成果更好。

当时王浩所率领的物理实验室,把交流重力指标提升到了超过百分之六,最终拿下了后续的项目,也让其他研究团队无话可说。

吴晖说起了当初的事情,就对王浩道,“王院士,不然这样,你想一个专业的研究,让他们几个团队一起去做,哪一个团队做的最好,就能拿到项目?”

吴晖的建议确实是个好方法。

他们又一起看向王浩。

王浩仔细思考了一下,开口道,“这样吧。我们这个项目需要研究的是电子波,而首先要开展的,是测算电子波和拓扑薄带之间的关系。”

“你们可以做这个研究,看谁能做的更好……”

王浩简单做了解释。

汪承林思考着问道,“像是这种电子波的研究,即便出成果也很难判断吧?”

其他两人也点点头。

他们都是专业做超导凝态物理研究的学者,自然很清楚超导电子波的研究,评判上有很大的问题。

有一些国际性的成果,甚至可能是假的、伪造的,因为成果发表以后也无法做出判断。

王浩则是不在意的笑道,“你们只需要做研究,最终由我来评判。”

他补充了一句,“当然,前提是你们相信,我的评判是公正的。”

“那肯定。”

“我相信王院士!”

“不管结果怎么样,只要是王院士的判断,我百分百信服!”

王浩自然是能够做出评判的,因为他能够找到正确的路,同时,他对于研究也是非常看重的。

如果研究能够有突出的成果,就能够构架出电子波和半拓扑结构,甚至进一波研究出,电流承载强度和半拓扑结构的关系。

在简单商议了以后,他们做出了最后决定,给每个实验团队一千五百万的经费,让他们开启最初始的研究。

哪一个团队成果更好,就能获得后续七亿的项目。

“时间,要多久呢?”贺峰开口问道。

“既然是申请项目,也不能时间太长……一个月吧。”王浩说了个时间,还思索着补充一句,“一个月应该够了。”

在场的几个人互相对视,都不由得扯了扯嘴角,他们听到时间就知道不可能完成研究。

一个月?

开什么玩笑!

他们让团队先弄懂,主要的内容都需要一个星期以上,再去准备实验、设计实验,投入到研究中,一个月够做什么?

吴晖也用力扯扯嘴角,他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

显然。

王浩对待科研的时间观念,和其他人完全不一样。

“大概对于王浩来说,一个月已经很长了吧?但是,正常的实验研究,最低也是几个月起步……”

吴晖思考着摇摇头。

汪承林、杜建华以及贺峰,互相对视一眼,最后也没有再说什么,因为他们的竞争对手是彼此,而不是王浩。

虽然都觉得一个月时间太短,根本什么都做不了,但他们不需要完成研究,只需要比其他人做的更好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