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团队高效完成工作,程序分析?田院士:这不可能!(第4/5页)

这种级别的数学家,做数学分析工作,可能会有什么简化的好办法也说不定?

“幸好还有湖州大学啊!”

田桂林叹了口气,“如果两个下属的团队都比我们的速度快、质量还高,我们的第七工作组就没有意义了。”

“这次真是丢个大脸啊!”

另一边。

湖州大学的领队杜启生找到了薛文卓,他也听说了西京交通大学完成了分析工作。

杜启生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湖州大学的团队,和西京交通大学相比,还是要差上一点的,但说差也差不了太多,而他们分配的工作任务相似。

湖州大学的团队,到现在就刚完成了三分之一,西京交通大学团队早就完成了。

这种效率差距也太大了。

薛文卓和杜启生很熟悉,就说起了王浩研究出一种程序,可以用来对粒子特性进行分析,最后还特别打电话问了一下王浩,看能不能用程度帮湖州大学团队进行一下分析。

王浩正和何毅、肖新宇一起逛着故宫,接到电话就直接同意了。

他设计的程序专门针对粒子特性分析,甚至针对的只是这次实验的数据,也没有什么商用价值,实验过后意义就不大了。

其他团队想用,自然也可以用一下。

湖州大学团队使用了王浩设计的程序进行粒子特性分析后,做分析的速度立刻成倍增加,只过了不到一天的时间,他们就完成了剩余的全部工作,也马上把数据提交了上去。

这才是实验分析工作开始的第五天。

实验评审委员会接到了湖州大学团队提交的数据,立刻就进行了检测分析,发现错误率在0.5%以内,也是相当优秀的粒子特性分析报告了。

最重要的是,湖州大学团队完成分析工作的速度也很快。

五天,听起来并不快,实际上,因为这一次实验规模稍大,分配的数据也多了一些,专业工作组完后一个区的粒子特性分析,也需要超过一个星期时间。

湖州大学团队负责单区一半儿的数据,考虑到他们只是‘下属’团队,团队里好多人都是过来学习的,只用了五天就完成了一半数据的分析,错误率还在0.5%以内,速度和质量都相当惊人了。

田桂林再得到消息反而有些平静了。

有了西京交通大学团队的先例,湖州大学团队稍快一些,似乎相比也没什么,他还是问道,“是西京那边帮了湖州大学吗?”

他以为是西京交通大学,做完手里的工作就去帮了湖州大学团队一起做。

有人教授马上道,“这个没有吧?”

“我听说西京的团队做完工作就解散了,里面一片空,好像说是都出去玩了。”

旁边几个人听了有些羡慕。

他们在这里忙来忙去,焦头烂额,结果别人的团队已经出去嗨皮了。

“王浩呢?”田桂林特别问了一下。

“应该也走了。”

刚才说话的人继续道,“因为他们交报告很快,我特别注意了一下。这两天都没看到王教授,他们那个办公区就只有几个人,有时候,就只有薛文卓自己。”

田桂林用力抿了抿嘴,仔细的思考起来。

他是高能物理的院士,在高能物理的研究领域,自然是非常有权威的,领导第七工作组做数据分析,被‘下属’团队超过,也不应该有太大的情绪波动,但是他根本平静不起来。

下属的两个团队,完成数据分析的速度和质量,都超出了他的工作组。

这是人员的能力差距吗?

当然不是。

田桂林用力摇了摇头,索性就站起来,去了西京交通大学团队的办公区。

等到了办公区,他就看到里面一片空旷,但还是有放电视的声音。

在一个开着的办公室门口,田桂林敲了两下房门,“咚、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