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收获的季节(第2/5页)

那里要等到四百多年后才真正变个模样,同样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包括修路。

现在就作为一个特例好了,至少先把伏笔埋下。

大臣们都退下之后,朱厚熜看了看儿子:“多少该安心一些了吧?能呆在爹身边的日子虽不多了,但你去了之后,书信也要常来往,爹会继续教导你。”

“……儿子惭愧。”

“能理解。只不过你要面临的问题,确实比历代储君更多。”

本来稳稳当当、留在京城等待继位的太子,忽然自己要去独当一面。名为历练,后面不知有多少可能,朱载墌坚定之余又心情低落,很正常。

可朱厚熜已经决定了这样,就不会更改。

“等你大哥回来,再加上载墀,朕会跟你们说分明。”朱厚熜看着他,语气又柔和了许多,“这么多年,你也该心里有数了。为了大明的将来,朕花费多少心力培养一个优秀的储君。就算你去了越北历练,别让自己心里的一些想法吞噬自己。哪怕皇后又有嫡子,朕就能把他培养得比你更好吗?”

“父亲……”朱载墌声音多了些哽咽。

“皇权大位面前,父子,兄弟,叔侄……爹知道史书上有多少血淋淋的故事,也知道每个人心里都难免有阴私的想法。该面对的要面对,但爹教你们的学问里,一直盼你们能分清主次,看到轻重。”

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朱厚熜轻叹一口气:“无论如何你要记住,至少在大位传承这个问题上,爹对你向来都是坦诚的,没有避讳什么。这,是爹已经把你当做长大成人了来对待,是盼着你能更强大一些。”

拍了拍他的肩膀,朱厚熜说道:“你爹虽是特例,但给你带来的压力也确实大了些。走,团聚的日子越来越少,再陪爹去打打球。你也要好好锻炼身体,可不能将来因为身体的问题让爹的心血落空。”

话是说得很透、很明白。

但是比如说,健康状况和寿命也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不到二十就有了儿子,现在皇帝的身体也还很好。虽然确实是态度鲜明地把他当做储君培养,从不动摇他的地位,可万一太子走在皇帝前面呢?

这种局面会随着皇帝和太子的年纪更大而越发明显。

想当年,大明太子朱标早逝,朱元璋的一番心血落了空,到晚年时大明朝野又是怎样腥风血雨?

人人都会思量那种可能,人人都预测着将来可能的腥风血雨。

长寿皇帝给儿子们、给朝臣们带来的这方面压力,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朱厚熜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去解决这一切,毕竟皇权仍在。虽然他创立了许多新制度,但因为他本人的不同,如今的皇权实则更加稳固、强大。

就算他来一个虚君尝试,陡然巨大的变故之下,不仅他的儿子、勋臣们会不答应,文臣之间都将立时因此陷入不可避免的内斗而耽误大明进步的势头。

慢慢来,慢慢来……

……

到了皇帝已经在位这么多年,文治武功已经到了这种程度,接着指导大明官民去做哪些事的就只用看皇帝日常言行了。

皇帝如今的喜好就三样:发明,杂书,问案。

发明那一项就不用说了,当初蒸汽机之功多了个新世侯,早就让人震撼于皇帝对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的重视。

杂书这一点也有端倪,毕竟之前就有御批三国,如今更是热衷于让许多院士包括新进医养院的新科进士李时珍去编撰各种书籍。

这些小说、天文地理、医书……各种各样的书籍,在几十年前自然都是非主流的杂书,上不得士林台面。

而问案,并不是说皇帝喜欢亲自审案了,而是开始喜欢抽调各种案件卷宗来看。

从朝廷的大案要案,到地方府县的民间小案,似乎都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