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吴承恩和未来(第3/4页)

而吴承恩自己,也是从小就过目成诵、聪明异常。

沈坤说他们两人很像,都喜欢各种杂七杂八的书和学问。据沈坤说,只不过吴承恩喜欢的东西大多与文艺相关,绘画、书法、围棋、诗词、神仙鬼怪……

饶是如此,吴承恩当年在龙溪书院读书,也是极受淮安知府赏识的。

沈坤觉得,皇帝重视杂学,也许吴承恩也能迎来属于他的机遇,所以才在皇帝面前提了提他。

借殿试后赐宴的机会就推荐友人,这是何等情谊?沈坤心里是捏了一把汗的,没想到皇帝竟对吴承恩像是比对他还感兴趣,追问了不少。

落在当时的谭纶和王崇古心目中,这是皇帝借这个机会向进士们传达他重视科学院方向的态度——要不然怎么“独宠”一个?

朱厚熜这些天却在思索一个问题:等吴承恩来了,要不要把“脑洞”都借给他,让他再搞出一本“旷古奇文”?

反正他喜欢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不是?

没错,朱厚熜直接下旨,去淮安征召吴承恩入京了。

多年来,朱厚熜始终有一个不知道该怎么用一份力的难题:怎么在他死后,还让大明君臣百姓心里记得前方有个可以实现的远大目标。

搞什么天下大同党、提出这个理想,也只不过让他还在世时,群臣为了青史留名的伟大功业,可能会持续个一两代、两三代人的冲劲吧。

但如果已经领先得太多,只怕惰性还是会有的,内部也会酝酿出问题来。

说不定蒸汽机应用得极好,工商业相当发达,更厉害的技术就没动力去搞了。最终,大明反倒变成一个蒸汽朋克大明,进入不了更先进的电子时代。

朱厚熜也无法在蒸汽机都还没玩明白的时候,又去对郑魁他们咧咧什么内燃机、电机、计算机……

那跟讲神仙鬼怪有什么区别?

可是沈坤提到吴承恩,启发了朱厚熜一下。

若是让吴承恩出手,凭他构建一个恢弘小说的实力,能不能把这些未来会出现的技术、那种图景也揉入进去呢?

普通老百姓看个热闹,懂科学的人能隐约感觉到:那里面的各种技术、工具,似乎有它的道理。

无非到时候让吴承恩写书中角色夸耀宝贝的时候说道:我这顺风耳乃是以精金琢刻,可自算天地奥妙。再加九天之上,周游寰宇而不坠于地之千里眼。凡千里眼所见,以无形之道纹送至这顺风耳,它自解算之,告我真相。这物理大道之威,岂是你能揣摩?

你看,这味不就来了么?

正好朱厚熜只知道很多东西的大概原理,以这种方式去呈现出来,到时他再以天子之尊大加吹捧,有心人自然会细细品读。

就是……到时候吴承恩会不会用看神仙鬼怪的眼神看自己?

淮安府,沈坤殿试名列三鼎甲之一的消息已经传了过来。

商人之家出了这等光宗耀祖的后辈,他的老父亲自然是喜极而泣、大宴宾客。

吴承恩作为沈坤的好友,也在宾客之列。

看到沈家一片喜气,他为沈坤高兴的同时也不免有些萧索。看到沈坤的父亲,他也想到自己已故的父亲。

两家都是当地的商人,不算做得很大,但也是小康甚至富裕的人家。

两个商人父亲的愿望也都相同,希望后辈能够考取功名、出人头地。

为此,吴承恩的父亲给他取名承恩,字汝忠,希望他将来能考取功名,上承皇恩,做个青史留名的忠臣。

可是直到父亲去世,吴承恩仍旧还没能考中举人,进士自然是更加遥遥无望。

在大操大办的沈家,吴承恩只是一个失意秀才,算不得主要宾客。

沈坤的父亲在那边陪伴着淮安府当地的官员们,也有不少商人朋友坐在吴承恩旁边不远的一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