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后宫之难(第2/5页)

哪怕有了大量的草场和归顺蒙民,但积累骑兵力量仍旧不容易。

大明要的,又不是花架子骑兵,而是将来能真正端了蒙元老巢的骑兵。

一个骑兵配上三匹马,这是基本的。以大明如今的钢铁产量,战甲、兵器也都不缺。

但是这些骑兵在汗庭避而不战的情况下还要磨炼战法,就只能靠出去袭扰。河套那边,经营好塞上江南是重点,汗庭本部也集中于宣宁的正北方向,所以这么些年来,建功的都是宣宁边区。

唐顺之也不想那么快还有更大功劳了。

如今,两个骑兵旅是不断轮换。有过出塞经验的,部分就换到了河套去,那边的骑兵再有一部分调到宣宁来。

马芳这个家伙,其实已经把两大骑兵旅的兵陆续带了三四成去更陌生的地方熟悉地形。

但这还不够。

俞大猷知道的信息更多,因此他只是吩咐:“照例列支的钱粮,仍旧是二千骑、春秋两季,一趟出塞烧荒,一趟阻截汗庭劫掠骑兵。今年照旧如此,马芳,还是你来。”

“……末将领命!”

那参将只得长叹。

两人一个是翼国公郭勋提携的,一个是保国公朱麒提携的。但这个情况继续下去,只怕将来统帅骑兵大军与蒙元决胜的,就是马芳这个家伙了。

没办法,那家伙圣眷也隆。

听说翼国公还在帮他牵线,因为嘉靖三年陛下南巡时受孕、淑妃和静嫔诞下的两位公主虚岁已经十七,也该考虑选驸马了。

这件事,据称也是太后去年离世前放心不下的事,为此和陛下似乎还有些分歧。

他们不知道,如今皇后离世,这些事自然要往后搁。

紫禁城里,朱厚熜已经选定了十八道岭,又依严嵩的意思改名为阳翠岭,作为自己的万年吉壤。

安嫔她们将来动迁到阳翠岭与否,都不是现在就需要决定的事。

陆炳过来了,又是送行状奏报的。

这是例行公事,在京宗室、勋戚、官员,他们的异常举动,锦衣卫那里有奏报,内察事厂也有。

朱厚熜默默地看完。

这么多年过去,主要方向做生意的宗室和勋戚,围绕着军务会议、五府和几大国公仍旧谋划着将来军功的勋臣,这都是显而易见的圈子。

文臣之中,东宫属官之外,倒没有明显的团体。但是每三年一次的大国策会议前后,也都会有一些奔走。

朱厚熜是可以钦点谁谁谁,但是将来政令通畅程度、重臣的资历威望,也不得不考虑。

现在更有皇后之位带来的变数。

“清怡现在心情怎么样?”朱厚熜忽然开口问。

陆炳回答道:“长公主也很伤心,臣只能多加宽慰。”

朱厚熜默默不语。

姐姐早去多年,去年蒋太后也去世,如今便是他兄妹二人了。

现在朱厚熜大儿子都十九了,大女儿和二女儿也都十七岁了。皇帝的女儿都已经封了公主了,朱清怡自然进格为长公主。

去年蒋太后病重时,就埋怨过他不关心女儿的婚事。

这没办法,老人家觉得当时十六岁就该操心这些事了,但朱厚熜自然觉得年纪再大一点更好。

“夜里和清怡一起,陪朕吃个饭吧。”朱厚熜顿了顿之后又说道,“还有崔元,你也一并去说一声,请姑姑一起。”

“臣领命。”

皇帝想要和姑姑姑丈、妹妹妹夫一起吃个饭,宫里立刻开始准备。

这是皇帝心情郁结的表现。

得到了消息的崔元先派人回去说了一声,让永康大长公主提前准备一下。

如今,永康大长公主已经六十二了。因为崔元受重用的原因,她又是皇帝的亲姑姑,在京城的地位也相当超然。

崔元却只琢磨着陛下前几天召见他时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