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无形的长城(第2/5页)

太子已年满十岁,该考虑专设东宫了。

而皇子、宗室、勋戚之后的教育,若无文臣从现在就施加影响,那也隐患很大。

倒不是说大家都想对皇帝准备直接施加影响的这个群体插一手,而是如今大明国势强盛,若不现在就做些准备,到了皇帝年长时甚至下一代时,新旧勋臣们仍为了军功不断膨胀实力,对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隐忧。

张孚敬要借助帮皇帝重新规划修整紫禁城的名义,为将来的储君事、文武平衡事都留下一个框架。

严嵩不由得看着张孚敬:勇还是他勇,这件事,很容易让皇帝多想、不满。

夏言就在当场,他却点了点头:“茂恭所言甚是!”

他虽代表军方利益,但文臣出任军务总参谋,他本身就必须去做同样的事。

只是他有别的意见:“仁智殿的地方也足够大。”

一个是位于武英殿北面现成的仁智殿,只要不再作为几筵殿使用就行。一个是位于文华殿东北面、紫禁城内东侧还留有不少空地的清宁宫南北。

一个更亲近军务会议所在的武英殿,一个更亲近国务大臣聚集的文华殿。

张孚敬只笑了笑:“今日不妨先提一提,看看陛下的意思。”

于是在皇帝召见他们之前,重臣们已经就一件新的事初步交换了一下意见。

当各省名望最足的乡贤院正陪、各地业内威望最高的商行代表们见到大明最有权位的这批大臣之后,更加明白了今天不只是简单的赐宴。

朱厚熜很有兴趣。

对于那些主要是地方望族、有着至少举人出身的乡贤,他纯粹客套。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利用地方的宗族势力稳固统治,这只是乡贤院这个体系初设时必定会有的局面。

朱厚熜更感兴趣的自然是这些大明富商。

在当前的政商环境里,这些人能脱颖而出,无一不是脑子极聪明、极有办法的人精。

这之中,有晋商,有徽商,有粤商。

他们所经营的行业,除了旧的盐、茶、米、布、纸、墨、瓷器,也有新的轻工行业。

其中最为特殊的,自然就是肥业大佬金坷垃。

老实说,他的金坷垃肥厂的产能一直上不来,成本也难以真正压下去。一直到现在,也只有最成规模的粮储号和其他一些不怎么计较成本的大族用得起。

对此,金坷垃很是惭愧。因为他知道皇帝之所以对他另眼相看,是期待他的肥厂能惠及大明普通百姓。

奈何鸟粪石只能万里迢迢从海外运来,而他制成的肥一旦输运距离远了,也比不过农户自己想办法沤些肥自给自足的成本。

大明的农业技术改进,目前反倒是农具、水利和皇明大学院农学院的育种显得更重要。

众人都见礼之后,几位重臣各坐在皇帝面前最近的两侧,而其他人则都被赐了座,分几排坐在皇帝对面的殿中。

朱厚熜看得有意思,开口之后便说道:“若是皇明资产局底下诸企业的总裁也来了,这倒是能成为大明经济工作会议。”

一句话说得许多富商心热不已:就他们这些商人,也够资格参加什么大明经济工作会议?

看来,今天果然不只是为了见一见他们,盼他们多买传言中即将推行的十年国债,还另有重头戏。

“今日朕还是先讲讲课,说说你们的本行。”

汪直的“东家”许栋呆呆地听着皇帝开讲了。

农业、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消费和市场,国家改善交通、提供稳定的内部行政体系所创造的环境……

许多的概念,有的不需要阐释,有的一经说道也很好懂。

除金坷垃之外,不曾面见过皇帝的众多商人此时只有难掩的震骇:高高在上的天子,这么了解各行各业的情况,对他们所经营的老本行看得这么通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