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嘉靖朝第一个入庙的功臣(第4/4页)

到什么规格,要看皇帝的态度。

他不是没像其他人一样想着杨一清有没有可能入庙,但是总觉得杨一清可能还差一点点。

论谋划,当时可算是集体智慧,起始是皇帝的大胆想法,中间有数人赞画完善细节,后来也是战局不断变化、王守仁抚定朵颜三卫创造的战机。

论作战,是俞大猷、郭勋在大同先死命抵住了套虏可能造成的肆虐,是陛下御驾亲征稳住了宣府那边因为虞台岭、万全右卫溃败而可能彻底丢掉的军心,是落汗沟一战中李瑾、傅铎、严春生、李全礼、朱麒等人的搏命死战。

叙功之时,杨一清婉拒了诸多升赏,也是他自认并没有太大功劳,只是总参谋应该做到的。

但是到了杨府,以礼部名义先安排丧礼前期事宜时,宫里的圣旨到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骤闻杨太保公薨逝,大明失一柱,朕哀痛煞。杨卿博学善权变,尤晓畅边事,德才一时无两。十八岁入朝,一生为国,四朝皆有功。总参四余载,鞠躬尽瘁,殉国而忘家。今骤离世,朕既失肱骨,复失良师。着礼部赐祭、议谥,工部赐葬,务求哀荣。杨卿应宁追赠太傅、安宁伯,神主入庙,待朕千秋后同飨血食。其子邵芳,封安宁县爵。钦此。”

杨一清唯一的儿子并没有很高的才学,没有出任什么官员。

现在听闻圣旨如此,不禁泪流满面,哭着谢恩。

严嵩呆呆地看着这一切,心头巨浪汹涌。

嘉靖朝,有了第一个明旨入太庙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