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御驾亲征(第3/4页)

“大明之粮,是百姓一锄一锄,辛劳耕作出来的。大明之铁,是百姓一镐一镐,艰辛开凿出来的。大明丝绸布匹,是织工一梭一线,日夜织造出来的。百姓缴上粮赋,是要供着将卒守边剿贼卫你们安居乐业,是要供着百官佐朕治理地方保境安民,不是要供着草原上的贪婪豺狼,让它们始终用看美酒佳肴的眼神一直盯着我大明的!”

“朕若从了北虏要挟,岂非以百姓膏脂赂敌?即能有朔州大捷,边镇将卒可胜战,文武百官岂可畏战屈从?岁岁如此,我大明便真成了北虏粮仓!百姓辛劳岁缴赋税,君臣若不能守土安民,则何能安居其位?这是大明百姓甘愿供养朝廷应该要求的,也是大明君臣高居其位应该做到的!”

龚用卿也看到了这里,眼神不禁呆了呆。

自古以来,百姓交赋税便是天经地义的。但这天经地义,只因天子、宗室、权贵、官绅,他们本就是人上人。

但是今天,皇帝说了百姓为什么要缴粮赋,那就是要求君臣都满足他们这个安居乐业的小小要求……

要不然,凭什么是你?

道理其实不难想通,民不聊生之时,也往往就是遍地反贼之时。只不过以往,每次都会冠一个天子失德的名头,说一个天命有变的理由。

下一句,杨慎也在看。

“……物理之道的尽头,便是天道!人理之道的尽头,也是天道!朕为天子,便是大明全体臣民这个整体人理所要求的各司其职、安居乐业的利益天理之子!如今,朕不能只让那么多百姓缴了赋税,却畏难畏战、仅仅用于换来朕与文武百官、边镇将卒的一时安逸!”

……他对天子有了新的解释,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思,是他认为在大明,这天下百姓就是天。

从天下臣民的君父,成了天下百姓这个整体的儿子?

辈分有点乱,杨慎有点懵,但他大受震撼。

“朕推行新法,督行实事,定赋改役,筹治水患,解禁开关,无不是为了大明富强,百姓饱暖。如今大明有再造盛世之机,北虏大举来犯,实为断我大明国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若有失,家何存焉?”

“故此,国战当前,朕已传旨天下官吏:有借战事擅自加派催缴害民者,斩无赦!有趁边患为匪为盗作奸犯科者,斩无赦!边镇将士正宜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百官不可推诿重任贻误军需。”

“大明臣民无需担忧战事!边镇之外,百姓一应如常。照料好庄稼,守好自家门户,不乱了道路,便是为国尽责。”

“大明文武百官、边镇将卒也需知晓,此战若胜,大明将省下不知多少粮饷,边镇将士将来更能少牺牲许多!北虏畏威而不怀德,贪婪而不知足,此战合我大明人理,众望所归,是为大明百姓而战,为大明国运而战,为大明再临盛世而战!”

“朕也再次告天下臣民: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朕绝不向南,大明则必胜!”

京城的诸多角落,终究是有许多人看到了最后,再次想象到一个清晰的天子形象——尽管许多人不曾见过。

可是年轻的皇帝说了许多引人深思的话,也如此清楚明确地向天下百姓传递着他的态度。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大明必胜!”

“大明万胜!”

皇帝终究还是有属于他的威望和影响力,尽管有对战事的担忧,可是年轻的天子表露出了他的决心和信心,那就是给普通老百姓喂下第一颗定心丸。

况且此刻的京城,确实一如往常,太平着。

那便还有激励。

国策殿内的会议刚刚结束,武英殿的军务会议继续召开。

费宏也还在恍惚——《明报》上的那些话,他之前也并不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