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御驾亲征(第2/4页)

“陛下,蓟州、宣府、大同三镇所报军情,虏骑总计足有五万余众,京城九门是不是……”低调了许久的张永开口问了。

“不必急。”朱厚熜摇了摇头,“城门照开,诸事照旧。外厂侦知各部族青壮开始调动足有四十多天了,本就清楚他们会择日南下。倒是三镇同时探到敌骑进犯,说明这次鞑子还真是同仇敌忾、约定好了时日啊。”

张永有一点担心。

草原诸部同时南下,只能说明他们这次士气高涨、志在必胜。

“召林希元、待诏先来!”

朱厚熜刚刚洗漱好,早上按点来上班的林希元和翰林院待诏就到了御书房。

“迅速加印特刊,另把这道诏旨传至各地。”

一个是通过《明报》的渠道,面向百姓;一个是通过官方的渠道,传达圣旨。

旨意是早就拟好的,此刻,这两人才知道边镇已经遇敌,国战已经开启。

但居然如此平静?

皇帝竟是先安排了这件事,随后才站起身来:“起驾,去国策殿!”

不像往日一样困顿的龚用卿带着满腔疑惑交了班,准备回家补觉——能补得着吗?

京城里,五城兵马司都不算紧张,城门更是洞开。行人往来如常,甚至仍旧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永淳公主的大婚和那武进士驸马爷的事。

他们根本不知道边镇已经在打仗了!大仗!

龚用卿之前特地经过了一下五府六部之间的那条大街,在那里倒是看到了一些紧张之意,却也比不上之前叩阙廷杖后那么紧张。

他借故去户部找朋友问点事,也只看到杨慎在那里召集了不少人训话,却没看到户部尚书和左侍郎。

有些诡异。

回到家之后,就左右睡不着。

这么大的事啊,现在只是暴风雨前的平静。很快,蓟州、宣大这些边镇上的百姓,就将畏惧大兵过境而南逃。这样大的阵仗,根本瞒不住。

在他看来,眼前的情况只是陛下和重臣们在商议方略,先瞒一下,唯恐京城大乱。

熟料中午刚过,管家就紧张地跑了过来:“老爷,刚送来的《明报》特刊,鞑子打来了!”

龚用卿一跳起来:“外面如何了?”

“大家都有些怕,但陛下谕旨,让大伙儿不用怕。”管家赶紧补充,“九门没关。但有南面进城的人说,看到三大营开拔往北了。”

龚用卿听在耳中,眼睛只盯着这特刊。

印得很粗糙,好久没见到再次印得这么粗糙的《明报》了,只有一页。

上面就一篇文章:《守土支边,人人有责:国战当前,皇帝陛下告天下臣民书》。

京城国子监内,有人正大声念着这篇文章。

“嘉靖六年九月二十一夜,北虏陈兵大明诸边,来势汹汹。国战当前,朕以为不必讳言,当有一番肺腑之言告诸臣民!”

“先是蒙元治下,我汉民如猪狗!太祖驱逐蒙元,复我华夏衣冠,北伐凡一十三,而有大明之威远播四海。太宗五度亲征,迁都北京,自此天子亲守国门。大明立国一百六十年,北虏为患,屡屡寇边。犯我大明疆土,掠我大明百姓,杀我大明将卒。”

“然土木一变,英宗受俘,名曰北狩,实为国耻!”

念到这里,听到的监生无不骇然。

这是第一次,当朝天子如此明确又公开地对天下臣民宣扬:英宗就是俘虏!土木堡之变,陛下也深以为耻。

怪不得有景帝称宗入庙……那真的不全是因为景帝也是藩王继位。

京城有茶肆,其中也有士子停顿了片刻,才继续念道:

“自此之后,北虏视我大明如牛羊庄稼,几近岁岁来犯,掠我大明百姓,劫我边镇财货。去岁朔州大捷,鞑虏犹自矜傲。遣使入京,名为约盟,却以兵马相挟,要朕尊虏酋为兄长,视我大明如仓库,贪婪索币!如今朕言辞喝绝,便兴兵数万,凌迫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