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道家跟肥料有什么关系?(第2/4页)

“万物俱有其性。葱蒜辛辣之物,火性。纸张草木造就,木性。火克木,葱蒜汁液与文火内外交攻,便将那纸张灼焦,显出字迹。”

金坷垃听陶仲文侃侃而谈,很是佩服。

朱厚熜只能无语。

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根本不是那回事。

这些所谓“简单又易做的化学小实验”,朱厚熜还是当年看一些科普文章和小视频时觉得有趣记住的。

分明是因为它们汁液里的植物油和其他一些成分的燃点更低,率先就被烤焦。

“那下一个实验,看看陶道长有何见解。”

张佐闻言就紧张多了,因为这一个“实验”,他试过好多回了,也就之前成了一回。

现在,他先记着陛下的叮嘱,取了汤匙来。

四勺糖,一勺碱粉。

朱厚熜默默地看着他操作。

此时,民间还是大量都吃着“酸面点”。

是他们不知道加点碱粉味道会好吗?当然知道。《齐民要术》里就记载了制碱之法:取大麦秸一斗,水浸七日。取出晒干,捣碎为末。入石灰三升,熬之,去渣得碱二斤许。

田边的杂草到处都是,根本不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人们想要吃上口感好的馒头,缺的从来都不是碱,而是面。

需求不大,就没多少制碱上的研究。

但朱厚熜也是粗略知道碱是很有用的,至少什么酸碱酸碱的,是存数不多的化学记忆里很深刻的一点。

现在,张佐正准备演示的,是名为“法老之蛇”的丐版实验。

张佐演示得很神圣,因为之前成功过一次的效果有点震撼到他。

铺好了晒干后的细沙,张佐把那个封得严实的瓷坛子打开了盖子,浓郁的酒精味扑鼻而来。

他看向了朱厚熜:“陛下,您还是退开些吧,奴婢担心。”

“……不打紧。”朱厚熜知道这丐帮的反应没那么剧烈,也不会产生毒气。

“黄锦,你护着点陛下。”张佐只能这么说,然后吩咐旁边打下手的,“酒一倒下去,你就把火点上,要快!”

他不知道那道理是什么,总之试过几回,要诀就是快。

要不然,等不到那混了碱粉的糖霜里冒出令人匪夷所思的物事来,火便烧完了。

在细沙上浇了些反复蒸馏过的高度酒精,旁边小太监赶紧拿火把凑了过去。

果然是沾火既燃。

酒能燃,这陶仲文知道。但这酒燃起来,火苗颜色不太同。

而后,只见张佐迅速把那一些混在一起的糖和碱粉倒在了正燃着的细沙上。

一开始并没什么异样,过了一会,那一团粉末上忽然缓缓拱起褐色的物事来,仿佛老树根从火中生长,又确实像什么怪物正从火中爬出来。

“陛下当心!”黄锦只知道朱厚熜安排了张佐在准备这些事,哪知道有这场面?

“无碍。”

朱厚熜转头看着陶仲文和金坷垃两人。

金坷垃满眼都是震惊,嘴巴张得很大,而陶仲文也目露精光,正在沉思着什么。

这丐版实验因为所用材料不同,反应远没有真正高纯度的那些材料来得剧烈。现在朱厚熜只是安排演示一二,也没有好好琢磨技巧、渲染气氛。

但陶仲文的表情明显不简单,身为“炼丹师”,他“火丹”、“水丹”二法都玩得很有经验,也不知道看过多少东西被烧过之后的模样。

可是像这般仿佛有灵性、似活物一般的反应,陶仲文确实没有见过。

炼丹的目的,不就是以金石等不朽之物补全肉身、使之也能趋于不朽么?此刻死物里竟有了活性,陶仲文其实大受震撼,只不过表情管理极为出色罢了。

两个实验结束了,朱厚熜问道:“陶道长可知,这又是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