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目光,看向大明之外(第3/5页)

举人出身的官也不可小觑啊,何允元想卖他一个好,借自己与严嵩搞好关系?

县一级官员的任命权,已经被放到了各省。所谓省里定夺,那不就是严嵩定夺?

而吏员过去只有九年考功合格,才会授一个官员出身,那也是杂官,实际进入不了主官铨选序列。现在的这个改革,以后吏员也是有可能爬到正六品知县的。

另外,按新的规矩,以后知县也只管县里重要事务,这县里还会设县令官民政,那提刑署、税课署的首官,都将是正七品啊!

何允元一脸诚恳:“徐大人治下有方,我何必再耽搁太多时间,贻误清丈田土大事?今日各位佐官、各房司吏都在,大家把心都先定下来,才谈得上协心用事,为督台大人分忧,为陛下治理好象山!”

看样子,似乎只要是徐阶推荐的人选,他就会用一样,不是假模假样地先听听徐阶的意见,然后自己再用推举权拿捏县里的官吏们。

二十四岁的徐阶也尝到了被抱大腿的滋味,他脸上露出了笑容:“我只对何大人谈谈我这两年来对诸位的了解,何大人知人善任便是。”

酒意渐酣,徐阶忽然认识到一些问题。

自己背靠严嵩,在象山一任就能这样留下些可靠的班底。严嵩在浙江一任,手握县一级官员的任命大权,又该留下多少不可小觑的力量?

每一省总督都如此,陛下靠什么防备将来诸省各自为政、防备地方大员拥政自重?

……

正月十四,紫禁城里,养心殿设午宴,乾清宫设晚宴。

今天,朱厚熜先要与杨廷和吃饭。

过了明天元宵节,杨廷和就将启程前往南京。

这是他专门来辞陛。

朱厚熜感慨地看着老了不少的杨廷和:“一恍就快五年了,太傅披肝沥胆,朕心实悯。”

对杨廷和辞任总理国务大臣的补偿,是他的功衔从太保升级为太傅。

虱子多了不痒,反正已经是大明第一个活三公了,杨廷和也没推辞,何况费宏也被加了太保。

活三公,似乎将成为配享太庙的门槛。

“臣蒙陛下恩重,唯鞠躬尽瘁而已。”他表达着态度,“臣去南京后,便先与武定侯、张公公商议方略。今年京察,臣必不使南直隶出乱子。”

洪武年间,最开始定下来京官三年一考,后来改为十年一考,谓之京察。弘治年间,又改成了六年一考,而从正德十六年算起,嘉靖五年是朱厚熜继位后的第六个年头了。

久违的京察将在嘉靖五年新法推行至诸省的情况下展开,这自然是一次大洗牌。

南北两京,如果把这次京察推行到位了,那么明后年的新法将更加顺利。

而南京京察,还肩负着削弱南京影响力的重任。

正式的国策会议结束后,腊月里,新一届的参策们其实又开了国策会议。杨廷和作为辞任了总理国务大臣的人,自然有份列席。

讨论的重要议题,就是南直隶。

朱厚熜凝重地端起酒:“江南诸事,就拜托太傅了。太傅都等不到用修抵京便启程南下,朕实在感怀莫名。”

“臣南下途中,大概能与犬子在临清见上一面。”杨廷和赶紧回敬,“犬子莽撞,陛下以其任户部右侍郎领江西清吏司事,还请陛下多多担待。”

“用修在广东历练数年,熟知新法。他领江西清吏司事,自能与令弟协理好江西粮赋诸事。”

“……陛下信重,臣惶恐。”

江西总督是杨廷仪,户部江西清吏司总负责是杨慎,杨廷和说一句“惶恐”是真心的。

当年感受到的是新君对他的敌意与提防,成为新党党魁之后,却又感受着皇帝对他们杨家几乎“不设防”的信任。

杨廷和自然知道皇帝设的防在哪里,为什么是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