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目光,看向大明之外(第2/5页)

象山县衙里,徐阶先带他把人都认全了,而后又交接了诸多公文、档案,最后才在县衙后院请了何允元坐好。

今天县衙里排开了三桌,一主两副。

主桌上,除了徐阶和何允元,还坐着县丞、主簿、教谕、巡检、典史。

其余两桌,旁,则站着六房司吏、承发房承发、税课局递运所等县级衙门的吏员们。

“坐,都坐。”徐阶仍旧是县尊风范,让吏员们也都坐了下来。

一个象山县,在场的这些就是全部“大人物”了。

见徐阶手往下压,吏员们只是恭敬地先行礼:“谢郎中大人。”

何允元看着象山县里这些以后要归自己管的人,又看了看徐阶。

才二十四,压得住这些油滑老吏,当然不只只是靠他那个担任着浙江总督的座师严嵩。

当然了,还因为他探花郎出身、前途无量的预期。正德十六年、新君登基后的第一个探花郎,如今已经是一省总督了。

何允元也诚恳地感谢着:“徐大人先任浙江藩司经历,再任象山知县,百姓安居乐业,我一路行来多闻百姓称颂徐大人清廉有才略。如今徐大人高升南京吏部,象山百姓与有荣焉,亦难分舍。”

徐阶看了看他,觉得这番话没什么水平。

当年应天府尹孟春和南京户部谋划着发了那道让南直隶及浙江、湖广、江西三省厘清科则旧谬的公文,他是被严嵩从浙江布政使司从六品经历的职位上升了半级、调到象山来做知县的。

把他调到这里来,只能说这里在严嵩的判断里可能出问题。

徐阶这两年多,办的事主要就是维持住稳定,称不上有什么功绩。

“我在象山这两年,只能算没出什么大纰漏。”他先谦虚了一下,然后笑着对何允元说:“何知县走马上任,今年要清丈田土、改革县里衙署,任重道远啊。”

何允元不由得看了看其他县里的官吏。

是啊,任务很重,很令人头疼。

他一个举人出身的知县,能搞定这些人吗?上任后的许多事,都得靠他们帮忙。

“徐大人熟知县情,还请不吝赐教。各位久任象山,还望同舟共济,襄助我办好今年诸事。”

他很羡慕徐阶。新法要推行至诸省了,他就又被升任更加清贵的正五品郎中,少了多少麻烦?

二十四岁的正五品啊!

“赐教谈不上,何知县若有惑,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徐阶又先拿起筷子,“边吃边说。”

一边应付着何允元,徐阶一边继续在心里琢磨着自己这道任命的用意。

南京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在北京吏部已经于侍郎之下设了正四品各司总司的情况下,在杨阁老即将到达南京担任应天总督的情况下,严嵩在北京参加国策会议期间为什么帮他运作了这个任命?

徐阶知道,这些答案只怕需要等自己启程到了杭州府之后,才能从严嵩那里请教得知。

南京吏部是有南直隶官员的考核权的,而且这部分考核权过去并不受北京吏部的限制。可以说,南直隶诸多官员的升迁,实际上掌握在南京吏部的手上。

而他要去赴任的,正是考功司郎中。

虽说上面还有右侍郎和南京吏部尚书,但他去了南京,也不算可以轻易忽视的人物了。

“徐大人,今年改革衙署,官吏都定品,吏员给官员出身、杂役称吏,不知徐大人对象山诸房诸衙首官之选有何建议?”

何允元一言问出,另外两桌及这一桌的其余人全都竖起了耳朵,屏住了呼吸。

徐阶一心二用,先是深深看了他一眼,而后说道:“这件事,我之前已经对他们宣讲过多回。县里诸官,虽有推举之权,但还是要省里定夺的。推选何人,何知县还是要自行斟酌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