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以国为重,天家岂非次之?(第3/4页)

礼部就是不表态。

朱厚熜听闻了锦衣卫呈奏的每日在京官员行状及京城大事,有点坏地笑了一下。

表态还是会表的,但是可以慢一点,至少下下期甚至更后面的明报再刊载:近日才听闻明科应试举子对于会试的诸多疑虑,经商议奏请,礼部特登报告示……

有那么个把月的时间,以举人们的聪明,以他们对于功名的关切,这简体字和新体例大概也都能够熟悉了。

至于说误了备考?这可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会试,考不考得中,取决于这个把月的临时抱佛脚吗?

赶考举子们如今真的是很郁闷。

难得这个时间自己所在省份的总督和藩台也都在京,难道也不关心一下本省赶考举子明年的会试成绩吗?

要搁以前,临行前都是会有专门宴请、勉励、指点的!

现在,连投递的诗文都收不到回音,更遑论能见个面拜见一下、听一听风声了。

他们哪里知道,这些总督和藩台还有他们眼中位高权重、扯得上一些关系的高官,现在的注意力全部在即将召开的国策会议上。

多么大的变动,多出来多么多的好官位!又不是每个位置都像总理国务大臣、新多出来的国务大臣、兵部尚书等等位置一样目前只被推举出来一个候选人。

距离国策会议正式召开只有不到十天的时间了,他们不得好好联络、交换一下意见?

这可是比嘉靖元年朝堂上“新旧党之争”时波及面更大的一次人事变动了。

黄锦也很忙,但他现在忙的事与别人不同。

张佐、黄锦、麦福、章奏这四大潜邸内臣里,如今只有他黄锦和张佐、章奏都还留在宫中,但各有分工。

张佐负责司礼监,太监们的管理以及与地方镇守太监的联络、内廷与外廷之间的联络对接是他负责,章奏主要负责的则是皇庄、皇明大学院以,而黄锦除了内档司和厂卫,更是多了与那十六家国企以及宫中营造采买有关的诸多事。

现在报到他这里来的,是明报行那边派驻的督举太监传回的消息。

“黄大珰,能不能从御用监等处再调一些工匠来啊?那字典要得很多,刻印的人手太缺了。报行倒是又腾出了几处临时的宅子,但没人啊!”

原来许多盐场、铜场等本就是由内廷负责的,十六家国企的原身不知有多少是太监在管。如今都折成了天子的“股份”,皇帝自然也要派人代表。只是以前叫提督、提举的,现在都定名为督举太监,只是有查账的权力,有联络的义务。

黄锦闻言就问:“怎会忽然要这么多?”

“各省都派人到明报行那里订了啊。另外,要得最多的便是京城书商,想必是因为明年会试。”

“……知道了,你先回去,我向陛下请奏一下。”

回到养心殿内,他把情况说了说。

朱厚熜搁下了笔,想了想。

“各企业都在抢工匠吧?”

黄锦叹道:“是啊。为这事,各家都快在奴婢这和工部那吵翻天了。过去在京匠户,以锦衣卫、内廷及工部管得最多。”

被视为义务应役、给发一些粮饷的工匠,现在都要与这十六家企业签正式的雇佣协议、确定薪俸编造名册了,它们除了在《明报》上招聘高端人才,如今还在抢工匠。

都仗着此时手里有些启动资金,况且工匠的薪俸又不用现在就发放。

不敢抢的,恐怕也只剩下内廷诸监局那些还担负着没有实施采买政策、为皇宫造办一些器物的工匠。

“那便酌情调一些人去吧,宫里有些东西也不急用。”

“陛下,太后娘娘是有懿旨的,永淳公主大婚所需,可误不得。”

朱厚熜顿时无语:“急什么!”

他这还没大婚的妹妹才虚岁十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