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皇帝还在,但变天了(第3/5页)

最大的改变其实都是正二品以上才会亲身感受的:关于国务殿的设立、国策会议的变化。

而后才是极为重要的那个问题:从财务上怎么保证多出来的这么多品官、将来那么多恩衔的俸禄。

“三年。”朱厚熜看着他们,“宫中诸多用度,不少已行了采买之法。三年内,全数行采买之法。三年后,若新法能初成框架,财计的收入及支出终究还是要分开的。届时若朕放心了,国库开始推行统一。此后预算、决算,各部衙都可明确。”

去年开始的“谋逆大抄家”,总共抄上来的钱财和资产又是一笔庞大的数字,远比当初钱宁、江彬案子抄出来的钱多。

在推行新法的初期,还真的是抄家富国。

现在朱厚熜在自己的用度上节流,也设了十六家国企来开源。

用抄家得来的钱财度过这三年,新法如果真能初见成效,才算是能进入自己的循环。

到时候,就真的面临着怎么把大明的财计管好,而一个能统一管理、知道国家整个财政收入大体上精确收入的财政部是少不了的,一个统一的国库是少不了的。

如今,皇帝自己的内库、户部的太仓库等还是各自分开管理,颇为混乱。

要不是朱厚熜常常借钱给户部,现在很多事已经会叫“国库亏空”了。

大明没有统一的国库,户部一直只在小财政的格局里左支右绌,皇帝本人是大明最大的支出项。

此时此刻,与会诸臣的统一感受是:陛下为了新法,这是真抽自己的血来供养大明。

皇帝他真的……

而接下来,则是当场“廷推”一些重要的人选。

这个正式的国策会议之前先开的半上课、半议事的会,大家都只是先推举一下自己心目当中的候选人。

随后,还要在正式的国策会议上廷推唱票、由皇帝定夺的。

但谁都清楚,现在就是通气。作为聪明人,现在就要知道将来是哪些人负责哪些事,这样才好在正式议事时给出中肯的意见,方便该当选人开展工作。

先是几个新设立的能参预国策的重臣:军务会议总参谋、治安总司总长、税课总司总长、六科总给事。

而后,则是其他几个为新的朝廷中枢服务的重臣:两个通政副使、中书监中书令、六科正副都给事。

最后,则是六部里新出现的一批正三品右侍郎、正四品总司和其他部衙四品以上的红袍高官。

这个过程里,南京九卿如坐针毡。

六部诸衙看似没有多大改变,但南北六部尚书头上从此都有了领办政务的国务大臣。

此刻北京诸衙内部许多官员的品级提升了,可并没有说南京要同样如此。

以后同样是六部底下某司,北京六部是正三品的右侍郎主管、正四品的总司管事,南京六部诸司的管事只是正五品郎中啊。

历来虽都以北京六部为重,但至少大家表面上的品衔是一样的。

如今,在品衔上拉开了差距,南京诸部衙先是必定受北京管理,而后是不是就要被裁撤了。

这南京九卿眼巴巴地看着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殿内,知道这只怕是朝廷先丢给他们这几个南京九卿的饵。

要不要就此先挤上北京衙署改制的这趟车、跻身北京朝堂甚至国策会议?

这意味着从此要响应陛下和国策会议的号召,逐渐将身在南京的干臣都掏到北京来,等到南京诸衙只剩下一批老弱病残之后,南京诸衙裁撤自然顺理成章。

大好官位在前,看着即将出现的真·宰相,看着明显早已谋划好的陛下和如今的新老参策们,他们并不需要多做思考,只是疯狂向着一些有交情的老参策们使眼色。

这次才是朝廷高层真正的一次大换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