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万般皆下品的时代过去了?(第3/5页)

“但朕要先正告你们:此处是谨身殿,你们也要谨记在心。上有朕盯着,中有律例、账法、户部审计清吏司及都察院,下有各地任官、百姓,若有贪赃枉法、作奸犯科、偷逃课税、欺压商民之事,朕也不会轻饶!”

朱厚熜顿了一下之后才道:“你们半是朝廷衙署之一,半是商行。朕予你们的,是关系到大明根基的一些特权。你们需要牢记在心的是,你们的首要任务不是要赚到多少钱、立多大的功、升多大的官,而是各自担负的事对大明基业、对新法来说意味着什么。现在,朕先一一对你们讲明!”

十六家超大“国企”集团,各有垄断资源。

有勋戚参股的皇明记,垄断了海贸特权,现在更是在劳务行和陆运领域建立新的体系。

漕运领域,藏凤和马澄从此各领一头,一个管运河漕运,一个要“戴罪”开拓海运。

宝源局旧已存在,但从此刻起,朱厚熜开始着手一步步收回铸币权、为将来的银行金融体系打基础了。

而将盐场、矿场等许多关键产品的开采、制造收拢整合之后,这些领域会牵涉到盐引制度等许多领域的改变。

群牧监,将以企业的形式把养马这件事担起来。为此,大明将需要一批专门的“国营马场”。

御用将做局、建设局、宝船局、织造局等,将以原来就拥有的巨量工匠资源为基础,既创收、又示范。

兵仗局和军器监,则是更加专精于军事装备的研发和制造。以皇帝的威权,内臣、勋臣、文臣会同时参与到这个关系到大明武备的大事。结合采买法,装备的造办、分发、储存管理都有新的条例。

至于明报行、通驿局、皇明医养院,那是利用已有的驿站体系和邸报体系和医生资源,以企业的形式和效率来创收、盈利、更好地贯彻官吏待遇法。

“衙署的改制,广东、山东已是地方表率。至于朝廷中央如何改,你们只需关心品俸。”朱厚熜看着他们,“品衔、恩衔、功衔、爵衔,便是今后你们可为自身着想之处。”

正一品到从九品,大明的十八级基础待遇将从此厘定。只要有品在身,基础官俸及待遇就已经确定。这里面除了钱粮,还有能在住房、出行、子嗣教育、医养等诸多方面的福利。这套福利体系,随着这一批大企业的筹建成立和皇明学院体系的建立正在落实。

而恩衔则是以前文武的品级虚衔,比如某某大夫或者某某将军。但现在,这些恩衔都将有相应明确的额外俸禄及福利待遇,甚至还多了民间的十八品乡贤恩衔。

功衔则是三公三孤及勋臣武将加的那些荣誉字眼,基本上每一个词就代表着某些特权,这些基本是高品大佬们的地位体现——到这个层次,他们也已经超脱物质需求了。

爵衔则更简单,惠及后代。

“自明年起,大明有功必赏,有过也必罚。”朱厚熜明确地说道,“大明自宗室而至百姓,由学、由兵、由商、由工甚至于由农,皆可因有功于大明而得恩衔甚至授爵。爵凡王、公、侯、伯、县、乡六等,可升可降。若无功绩,便是宗室也需逐代降等除封。”

在这大明新生的“国企”负责人面前,朱厚熜说这些,既是激励他们,也是警示他们。

蜀王朱让栩已经听过朱厚熜许多“耳提面命”,他知道皇明粮储号、御用将作监、皇明医养院这三个只由宗室诸王有“股份”的三个大企业集团是何等分量。

宗室只有高级的亲王、郡王等失去了嫡系一子世袭的资格,但整个宗室中低层获得了自由和往上升爵的机会,还有得到了皇帝保证的本色足俸。

勋戚则是能参与到皇明记、兵仗局、海运局、通译局,道理相同。而六等伯爵制度的确立、靖国公的新封,则让勋戚在降等的压力面前,同样获得了升爵甚至获封异姓王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