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民族主义的觉醒(第3/3页)

“这文章妙就妙在,论述了‘民族’从何而来。”

申时行站起来,却没有直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而是问了一个不相关的问题:

“为什么周围所有国家,包括西方那些蛮夷,最后都选择了君主制?”

阅卷官愣了一下,任何国家都有一位君主,这几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被申时行这样发问,这似乎又没那么理所当然了。

申时行说道:“君主,就是最低限度的全民共识,最低程度的国家认同。”

“这才有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了君主,文臣武将才有了效忠的对象,百姓也理所当然的奉养君主。”

“但是这种认同是脆弱的,就像是明成祖攻打安南,完成的是他个人的功绩,满足的是他开疆拓土的私欲,可对于大明的官员士兵和百姓来说,占领安南都没有什么好处,他们还要花费更多的人力财力去供养占领安南,自然就会反对占领安南。”

“因为通过君主而维系的认同是很脆弱的,东汉最终放弃西域,甚至考虑过放弃河湟,到了宋更是连燕云、南诏、西夏全部都放弃了,最后连整个北方都弃了。”

“虽然有仁人志士想要北伐,但是南宋朝廷并不积极,也正是这个原因。”

“天下都是皇帝的,打下来不过是皇帝的国土,和普通小民何干?就像是佃户不会因为主人家丢了东西而着急,也不会因为主家人买了新衣服而高兴。”

“但是大都督提出了主权在民,那就不一样了。”

“主权在民,那整个国家就是大家所有的,那即使是远在安南的土地,那也不能放弃,因为这就是我们自家的东西!”

“通过‘民族’建立的认同,要远远比君权天授的君主认同更有向心力。”

“这篇文章好就好在,预言了未来的世界。”

“我们东南的民本思想只要传播开,必然会促进周围国家乃至于全世界的思想变化,打破君主制的地位。”

“一旦‘民族认同’取代了‘君主认同’,安南形成自己的‘民族意识’,那我们就永远无法收复安南了。”

“这文章预言,想要收复安南同化安南,近一百年内是最后的机会。”

申时行感慨的说道:“这类似的理论,大都督也曾经和我们说过,大都督同样认为现在是最后的机会,所以才会在南北还没有一统的时候,就想着处理安南问题。”

“我们的敌人,不是在安南半岛上厮杀的安南南北朝,而是整个安南自身独立民族意识的兴起。”

“若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解决安南问题,那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阅卷官心悦诚服的听完了申时行的话。

申时行说道:“将这份卷子暂列第一,大都督肯定会喜欢这篇文章的。”

经过五天的紧张阅卷,最后六百份卷子被挑选出来。

接下来内阁大臣亲自批阅,在都察院御史的监督下,再次挑选出四百份卷子,这份卷子依然排名第一,汤显祖的卷子排名第二。

苏泽看完了这张排名第一的卷子也是大加赞赏,将这份卷子点为第一。

等到拆开卷子,苏泽看到了自己所点状元的名字,嘴角抽搐了一下。

这名考生有一个对当下东南非常吉利的名字——南直隶无锡顾宪成。

转眼到了放榜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