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民族主义的觉醒(第2/3页)

等到申时行的妻子进来收盘子,才看到丈夫满嘴墨汁,连牙齿都被染黑了,不顾大家闺秀的礼仪笑了出来。

这件事在申时行担任松江知府的时候就被传为美谈,那时候松江府的读书人经常会将自己写的文章送到申时行府上,而申时行公务再繁忙,也都会抽空看这些送来的文章。

阅卷官也没想到申时行对这篇文章的评价这么高,等到熏香点燃之后,申时行正襟危坐,认真阅读这篇文章。

等了良久,申时行这才慨叹一声说道:

“果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有此文章,我东南文脉后继有人了。”

接着申时行吩咐助手道:“将这篇文章暂列第一,我想大都督肯定会喜欢这篇文章的。”

阅卷官这才问道:“申大人,属下实在愚钝,这文章中很多地方都看不懂,这才劳烦您来裁断。”

申时行不以为意的说道:“这篇文章对大都督的《三经新义》做了阐释和延伸,你看不懂也是正常的。”

阅卷官有些愧疚,自己虽然也日夜研究苏泽的理论,但是学术这个东西是看天赋的。

特别是涉及到了治国理论这个层次的东西,不是靠着钻研就能提升的。

申时行说道:“这篇文章好就好在讲对了一个问题,‘民族’。”

“民族?”

申时行说道:“为什么明成祖征服了安南,最后又被迫退出来了?”

阅卷官想到了汤显祖的文章,说道:“因为成本太高,在安南驻军要应对安南土著的反抗,设立郡县需要派驻官员和士兵,可是明廷能从安南抽取的赋税微乎其微,最后明成祖才放弃了安南。”

申时行点头说道:“从财政角度出发,你能有这个认识已经很不错了。你若是参加本次科举,也能得个榜眼了。”

阅卷官有些羞愧,他是用的汤显祖的结论,不过他还是收下了申时行的夸赞。

“但是为什么这样呢?安南既然是中华故土,为何会如此激烈的反抗呢?”

阅卷官没有能回答这个问题。

“这就是民族的作用了,因为在长期对抗中华的时候,安南发展出了自己的民族意识,团结起来反抗中原的占领,这才让明成祖的统治成本提高。”

“而当时的明廷来说,占领安南不过是明成祖南征北战的功绩之一,却要普通百姓承担千里之外的兵役,需要官吏奔赴千里之外上任,忍受安南人的白眼和反抗,当时的军方和文官自然都提议放弃安南。”

“这篇文章这句话说的好,‘明成祖征安南,反而促成了其民族意识的形成,在反抗明廷占领这面旗帜下,自明廷撤军后,安南开始了长期的去汉化进程。’”

申时行赞叹说道:“能够意识到这一点,这就不是普通的人才了。”

阅卷官依然不理解的问道:“去汉化?”

申时行说道:“在永乐年之前,安南使用的语言和文字,都是汉字,安南用的汉字和中原虽然有些小区别,但是同根同源。”

“可从明军撤出之后,安南的统治者开始不断推广一种名为‘喃字’的文字体系,这种文字已经逐步取代了汉字的地位,成为安南的官方和民间通用的语言文字。”

“这就是安南在塑造自己的民族认同,一旦这种认同根深蒂固,中原就再也无法占领安南了。”

“那时候就算是打下了安南,那安南百姓也不认同自己是中原子民,无法建立有效的统治,还会被不断的反抗拉高统治成本,最后被赶出安南。”

阅卷官惊出一身冷汗,这里就是他看不懂的地方了,没想到区区安南竟然也有这样的聪明人,这几乎是一种阳谋了。

申时行说道:“如果只是写到这一步,虽然入选前三已经没问题了,但还算不上是顶级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