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草芥飞长,破土欲出(第3/4页)

在这么一场风波后,沈一贯没有再出手,明廷京师终于迎来了新年。

隆庆二年元宵,鳌山灯会如期举行。

庞大的“鳌山”上各种形状的彩灯闪烁,绚丽的焰火不停燃放,更有钟鼓司优美音乐里,宫娥们翩翩起舞。

隆庆皇帝带领群臣,一边赏看灯会,一边对身边的黄台吉问道:

“卿以为这鳌山灯会如何吗?”

黄台吉站起来,躬身说道:“天朝上国气象,宛如仙境!臣在草原所未见也!”

过年期间,黄台吉也一直在和李春芳谈条件。

黄台吉并不是蠢笨的人,相反他十分的精明,很快就意识到了明廷官员的软弱。

因此黄台吉的态度咄咄逼人,一副兴师问罪的样子。

但是李春芳也是人精,他听出了黄台吉的讹诈之意,反而放下了心。

既然只是讹诈,那事情就还有的谈,如果蒙古真的要入侵,那就不会这么谈了。

果不其然,黄台吉提出了蒙古的条件:

其一,明廷向蒙古提供“低价”丝绸五千匹,并“赐给”俺达汗茶五千斤。

其二,再开宣府、宁夏、榆林贡市,让蒙古向大明“朝贡”。

其三,这一次黄台吉要带走京师铁匠五百户,火药匠三百户。

但是李春芳同时也得到了一个成果。

蒙古人愿意出五千骑兵帮助大明这个宗主国平叛,但是要求明廷支付军饷粮草,还要给赏钱。

李春芳立刻将这个消息报告给皇帝,隆庆帝大喜。

不顾新年休沐,皇帝立刻召集重臣们开会。

群臣议论纷纷,第二条和第三条倒是没有多少人反对,只是群臣对第一条非常反对。

还是高拱领头说道:“陛下,檀渊之盟宋向辽支付的岁币,也不过是丝绸一万匹,白银一万两,如今一仗没有打,就向蒙古支付岁币,这如何向列祖列宗解释!?”

不过这一次隆庆帝是有盟友的,促成和谈的李春芳立刻跳出来说道:

“高阁老此言差矣,此非岁币也!”

“岁币,是年年要付的,这次只是低价出售丝绸茶叶,又不是年年都要付!”

“而且这也不是为了向蒙古付岁币,而是出钱雇佣蒙古骑兵平叛罢了!”

若是这一次的谈判能成功,那李春芳就能收获最大的一份利益,靠着这次的功劳再次入阁都不一定,所以他当然第一个跳出来反对高拱的说法。

有了李春芳带头,自然也有不少大臣站出来支持。

高拱做事比较急,而且做事情比较霸道,平日里得罪的大臣不少。

新务改革涉及的利益多,涉及的部门也多,高拱也知道这些大明官员的德行,往往更愿意提拔年轻官员做事。

所以他在朝堂上的敌人不少,很快支持李春芳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最后还是杨博这个泥塑阁老最后站出来一锤定音,同意黄台吉的条件,但是蒙古人在过完春天之后立刻要出兵南下,协助大明平叛。

既然讹诈了这么多的好处,黄台吉自然不吝啬在鳌山灯会上说几句好话。

这几句文绉绉的马屁自然是李春芳教的,为了让他说这两句话,李春芳还搜罗了两个美女送给他。

隆庆帝大悦,还拉着黄台吉登上城墙,俯瞰灯会现场。

只看到大量百姓聚集在鳌山灯会附近的广场上,黄台吉更是觉得大明富庶,反问自己是不是讹诈的太少了?

往年的鳌山灯会,都会举办灯市,百姓携家带口逛灯市。

可是今年谁还敢办灯市,大部分百姓面对灿烂的烟花,心情都十分沉重,根本没人愿意上街庆祝。

百姓不愿意出门,顺天府知府立刻派遣衙役和京营的士兵驱赶百姓出门,齐聚在紫禁城前的广场上,造成一副繁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