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亲爱的朋友啊(第3/4页)

至于为什么在天津买茶叶?自从东南新军撤出京畿之后,却留下了大沽棱堡控制大沽口。

天津城外,很快就出现了一个东南货物集散的集市。

这个集市还有东南的税吏在集市上收税,集市的规模要比当年侯平去的登州码头集市还要大,货物比登州还要齐全。

从棉布棉衣、茶叶、瓷器、丝绸、烈酒到肥皂,鲸油灯这些新玩意儿,集市上应有尽有。

这一次侯平还带来了一种新的货物,这也是东南刚刚出现的特产,迅速风靡北方。

这个东西名叫火柴,小小的一个盒子,只要轻轻擦动红色的火柴头,火柴就能点燃。

有了火柴之后,生火可要比以前用火石方便多了!

火柴几乎是一夜之间就进入了京师千家万户,听说现在宫里生火点蜡烛都用上了火柴。

对于天津这个集市,大明朝廷表现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侯平从清远伯那边听来的消息,朝廷想要关闭天津这个市场,但是又忌惮东南贼在大沽的兵力。

最后朝廷的办法,就是在这个市场旁边也设立了一个税卡抽税,你征我也征!

侯平的货物就被征收了两次税,不过只要能在大同卖出去,他这一趟肯定是赚钱的!

侯平的货物中不仅仅有茶叶和火柴,还有一些蒙古人订购的特殊货物。

明廷在大同的贡市,并不是所有货物都可以交易的。

大明商人能够出售的,就是茶叶、瓷器、丝绸、日用品这类货物,铁器、武器和火药之类的是严禁出售的。

而蒙古那边,大明商人也只能收购马、毛皮这些商品,其他商品也是禁止交易的。

这个制度,是为了防止大明商人向蒙古人出售武器,也防止大明商人收购蒙古人劫掠的赃物。

在一开始明廷榷卖的十三家商行在大同贡市交易的时候,这项制度还是执行的很好的。

因为只有十三家商行,大家都怕交易违禁品而失去贸易资格,而且这些货物本来就利润丰厚,自然没必要冒险去交易违禁品。

即使蒙古那边提出什么购买违禁品的请求,这边的大明商人也会打哈哈敷衍过去。

但是随着大量的清远伯旗号的商人进入大同贡市,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随着商人变多了,贡市的商品也多了起来,面对众多的大明商人的竞争,蒙古人反而强硬起来。

千里迢迢来大同做生意,如果货物卖不出去就是亏了,对于蒙古商人那些夹带违禁品的“小请求”,清远伯家的商人自然都是一口答应下来。

反正他们的贡市资格就是几百两银子买的,就算是被抓到了取消了资格,再去向清远伯买一个好了。

这些打着清远伯旗号的商人,又是夹带违禁品,又是降价竞争,很快就将原本的十三家贡市商人打的溃不成军。

别人有的,你不卖,还怎么做生意?

这十三家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既然你朝廷自己都不管,那也别怪我摆烂了。

于是现在贡市上几乎家家都会夹带一点违禁品来卖。

侯平进入贡市,很快就找到了自己要交易的那个蒙古商人。

草原上缺乏蔬菜,茶叶是他们解腻清火的重要物资,大同贡市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贸易向中原换取茶叶。

壮硕的蒙古商人给了侯平一个拥抱,接着开始检查侯平带来的货物。

看到茶叶下面藏着的刀具,蒙古商人露出笑容,很快就按照之前的约定,牵出几匹马出来。

侯平皱起眉头,就算他不懂相马,这几匹马的状态也太差了,一看就不是什么好马。

蒙古商人用半生不熟的汉话说道:“除了这些马,还有一些好东西。”

说完侯平跟着他走进了帐篷,就看到一些零零散散的银饰,这些都是普通百姓会使用的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