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改土归流(第2/4页)

广西这个地方,多山少田,土司遍地,而且在大明的行政版图上,广西是一个内陆省份。

而俞咨皋的第四旅,最擅长的就是鸳鸯阵,可是鸳鸯阵是适合在开阔平原地区作战的战阵,在山地作战效果不佳。

想想也知道狼筅这种武器就根本没办法在山上用啊!

所以俞咨皋的想法,是在肇庆一边平叛一边练兵,再招募一些熟悉山地作战的本地士兵,等到练兵结束再图谋广西。

你广西巡抚汪道昆怎么不按照套路出牌啊!

你一个大明朝的封疆大吏,怎么这么快就投降了啊!

就在俞咨皋愤愤不平的时候,谭纶说道:

“汪巡抚是大都督的房师,大都督在起兵前后都向他写信,劝说他归正我东南。”

“不过汪巡抚始终不肯投降,可前几日却送来了降书,俞旅长猜猜是为什么?”

俞咨皋立刻说道:“广西土司又叛乱了?”

谭纶点头说道:“正是如此,自从嘉靖那昏君遣散狼兵,又擅杀张经之后,广西土司一直不太平,上个月藤峡三十几个土司瑶寨歃血为盟造反,推举出一个渠帅出来,聚众两万人,再次开始作乱。”

听到这里,俞咨皋也头疼起来,也难怪汪道昆之前不投降,偏偏这个时候投降。

广西浔州地境中万山盤绕,其中有浔江,发自柳州、庆州,向东绕至浔州,途径象州、永安、修仁、荔浦、平乐县等。

在浔江附近的山脉均为陡峭的山崖,其中最险恶地称为大藤峡。

藤峡中有上百个山洞,其中如仙人关、九层崖其最幽深险峻。

其中世代居住瑶民,以蓝、胡、侯、盤四姓为大姓,藤峡中有名册册封的土官三十余,没有明廷册封的瑶寨更是难以统计。

除了瑶人之外,山中还有善于毒药弩矢的僮族。

明代广西的几次叛乱,几乎都和藤峡有关。

经过王阳明,张经的两次平叛,原本藤峡已经安定。

在东南倭乱的时候,张经还从藤峡中带走了狼兵两千人,这两千人随着张经从福建到浙江,也杀了不少倭寇。

可是后来严党为了争夺东南抗倭的主动权,构陷弹劾张经,其中一条罪状就是狼兵军纪不严,张经纵容狼兵劫掠浙江地方。

后来张经被处死,跟随张经远赴浙江平倭的狼兵,不仅仅没拿到朝廷的军饷和赏银,还被当做犯人一样驱赶回了广西。

这些狼兵一返回广西,立刻就掀起了叛乱,这其中就是以藤峡的叛乱最严重,声势最浩大。

汪道昆到了广西之后,一直都对广西采取比较优柔的抚慰政策。

只不过虽然汪道昆这么想,但是他手下的官员不这么想。

在广西汉蛮杂居的地区,明廷设羁縻州县,任命土官,也就是所谓的土司,让这些地区自治。

土官是世袭的,获得册封的土官家族也就是土司,他们就是一座瑶寨的世代统治者。

与土官相对应的,就是明廷任免的官员,这些官员不能世袭,会因为调动而流动,所以称之为“流官”。

设置土官,本来也是不得已的举措,在几次广西叛乱之后,明廷也逐步在广西推行改土归流,也就是收回土官的世袭统治权,改为任免流官。

这项举措自然有利于大一统的,可是明廷的推行过程中却出了很多问题。

在广西为官的,基本上都是大明朝最没有前途的官员。

这些官员最大的愿望就是立刻升迁离开广西,返回到中原繁华的地区做官。

原本改土归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推行汉化同化蛮人,或者用汉人移民开拓土地增加汉人定居地区,等本地汉人比蛮人多了,就可以逐步撤去土官的权利,实行流官统治了。

可这样实在是太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