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不问苍生问鬼神(第3/4页)

徐时行又按照苏泽的殖拓理论,提出了解决大明白银问题、粮食问题和土地问题的思路,向更加广袤的海外寻找出路,重新焕发诸夏时代对外开拓的荣光,再次举起始皇帝派遣徐福开拓海外的精神。

这篇文章虽然和嘉靖所要的内容不符,但是徐时行所写的依然勾起了皇帝的极大兴趣,也许在那海外神奇的土地上,真的有能够成仙的丹药呢?

徐时行于是被点为状元。

跨马游街之后,又过了几日按照科举名次,分别授官。

徐时行以第一名进士及第,官授翰林院修撰。

王锡爵以第二名进士及第,官授翰林院编修。

许国以第三名进士及第,官授翰林院编修。

剩余二甲进士,年龄在二十八岁以下的五人,参加翰林院的馆选考试,通过的就授庶吉士,留在翰林院观政。

其余的二甲和三甲同进士,按照科举名次在吏部文选司等待授官。

接下来又是琼林宴又是同年宴,徐时行又在京师参加了好几次宴请,所有人都在夸他是青年俊杰,日后将是大明朝的中流砥柱。

可是徐时行想起曾经在苏州府和上海县的事情,总觉得自己在京师完全是浪费时间蹉跎光阴。

等到徐时行再入翰林院,每天的事情就是在翰林院中看书,偶尔作为翰林官员还要给皇帝写青词,这一切都让徐时行感觉到空虚。

所有人都在努力表现,认真做事,那些皓首穷经的老翰林们,每一次接到给皇帝写青词的任务,都搜肠刮肚的一字一字的斟酌。

翰林院那些国朝律令和政令资料,早就已经落满了灰尘,反倒是方术和道教书籍人手一本。

严党和清流争斗的余波也在翰林院中荡漾,所有人都小心翼翼,生怕被人抓住把柄。

徐时行深深的发现,在大明朝这巍峨的宫墙和气派的朝廷官署中,装得下权谋,装得下算计,装得下名利,可偏偏装不下任何对大明朝有利的事情。

在京师的百官浮华绘卷之下,这些华丽的青词和一道道政令中,竟然没有一件事和大明朝的百姓有关。

四月,帝下旨,命御史姜儆、王大任分行天下,访求方士及符录秘书。

又命令翰林院全体官员,包括观政学习的庶吉士在内,研究宫中府中所藏的道书丹书,寻找可以延年益寿的丹方。

而更让满朝惊愕的是,新科状元,刚刚担任翰林院修撰的徐时行,被皇帝一道旨意派往福州,让他去福州接触琉球使臣,寻找海外仙药和仙方。

对于如此荒唐的诏令,徐时行可以说是哭笑不得,可是迎接他的却是翰林院同僚们嫉妒的眼神,甚至整个翰林院都在猜测,徐时行到底是抱上了哪位阁老的“大腿”,才能得到如此“美差”!

徐时行只好收拾行李,从京师出发南下。

在漕运船上,徐时行和进京的海瑞擦身而过。

五月,福州城内信风起,琉球使臣的贸易船靠港。

如狼似虎的官兵登上琉球使臣的船,直接将携带国书的琉球使臣林长靖拖下了船。

等到陶公公接到消息的时候,琉球使臣都已经被关押在巡案衙门的大牢中了。

“鄢大人!你如此苛待朝贡使者!杂家要上本参奏你!”

留下一句不疼不痒的威胁,陶公公只能带着人返回市舶司衙门。

他派遣小太监去川石岛找苏泽想办法,却听到了苏泽已经带领水师新军杨帆出发的消息。

坐在旗舰新世界号上,林良珺匆忙从传讯的小艇爬上甲板,向苏泽汇报道:

“飞剪船没有在目标航线搜寻到倭寇的踪影!”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苏泽,戚家军已经按照计划北上,埋伏到福州城周围,舰队前进的方向就是兵棋推演的那条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