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不问苍生问鬼神(第2/4页)

不过海瑞还是有些闷闷不乐,他刚刚在兴国县做出来一点成绩,别人就忙着摘桃子了。

接任兴国知县的就是个严党中人,听说是上一科的进士,在京师等了三年,最后花费重金攀附上严世蕃,这才选到了兴国知县这个职位。

海瑞想起自己好不容易办起来的产业,又想到交接大印的时候,那位新任知县贪婪的目光,看到那位新知县迫不及待的用自己的手下去接管工坊,海瑞心里不是滋味。

海瑞将驽马套上马车,让老母亲和妻子坐在马车内,自己则扶在马车外,他拒绝了万民伞,因为他只有一辆马车没有地方放。

海瑞也没有脱靴给百姓留作纪念,因为这双都要穿破了官靴是他唯一的官靴,上面密密麻麻的针脚都是海妻在油灯下缝的。

海瑞的行李也只有这么几件,都是他从浙江带过来的。

怀着不知道悲喜的心情,海瑞踏上了前往京师的道路。

京师之中,此时却是花团锦簇,春暖花开的热闹景象,此时京师的街道上热闹非凡,应天府花了大力气,将京师城内的乞丐和饥民都驱赶到了城外。

因为今天是科举三家跨马游街的日子。

嘉靖四十一年的殿试结果出来了,苏州府贡士徐时行为一甲第一名,为本科状元。

苏州贡士王锡爵为一甲第二名,为本科榜眼。

徽州府贡士许国为一甲第三名,是本科的探花。

今年徐时行二十八岁,王锡爵四十二岁,许国三十五岁。

京师百姓看着年轻的状元公,发出大明人才辈出的感慨,这场科场盛事,总算是能冲淡一些京师百姓的惨痛记忆。

骑在马上的徐时行却觉得有些恍惚,没想到自己竟然考中了状元?

虽然大明朝天灾人祸不断,但是今年的科举依然是大明建国至今最卷的一场。

没错,每一年都是最卷的一年。

但是嘉靖四十一年尤其的卷,能够在其中杀出,徐时行都觉得像是一场梦一样。

身穿红袍,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徐时行突然想到了一个人,如果他来参加科举,那肯定轮不到自己中状元了吧?

想到了在福建抗倭的苏泽,徐时行再次感慨自己这次的状元是捡来的一样。

不仅仅是徐时行这么想,分别在他两边的许国和王锡爵,也都是这么想的。

二月份举行的贡试,内容和形式和乡试差不多,主要考察的也都是科举作文。

但是贡士的成绩对最终进士排名影响不大,这是一个参加殿试资格的考试,决定科举最终排名的还是这场殿试。

作为国家最高等级的考试,而考上进士的官员理论上就是大明官员了,而科举前几名更是被视为国家未来的宰相。

殿试的内容不再是考察科举文了,而是皇帝亲自命题的策论。

而今年殿试的题目同样是皇帝亲自出的,但是所有拿到题目的考生们,拿到这个题目都是懵的。

《论徐福出海寻仙》,这是什么鬼题目?

堂堂国家最高的抡才大典,竟然不问苍生问鬼神?

几个愤青的考生直接出离愤怒了!

可是愤怒又怎么样?十年,甚至几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走到了殿试的这一步,难道还能交白卷吗?

徐时行拿到这份卷子也是懵的,他对于方数和丹药这些事情并不了解,也不愿意阿谀奉承皇帝写一些仙人出没的故事。

他按照按照苏泽的海外殖拓理论,又结合了一些苏泽在苏州府时候讲过的南美海外新物种,给皇帝描绘了一个满是奇珍异宝的海外世界。

徐时行的文字水平很高,他不喜欢台阁体的华丽骈复,提倡平实婉丽,婉曲周详,不作夸饰惊人之语。

偏偏他这样的文风,写出的海外世界却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