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讲学泰州(第3/4页)

这个年轻人是哪位师兄弟的子侄?还是自学的泰州学派的学问?

在场的老者都热泪盈眶,中年人议论纷纷,年轻人则有些不以为然。

百姓日用之道在三十年前是时髦的学术,在今天已经被人讲了太多遍了,早就没有当时刚提出来的振聋发聩了。

苏泽说完了口号,接着说道:

“日用之道,如何返本初致良知的方法,心斋先生已经讲尽也。”

众人又是一阵喧哗。

苏泽等众人停下来这才说道:“苏某若是继续讲这些,大家还不如看看心斋先生门人弟子的语录,所以竟日苏某所讲的,不是一人之私德,而是众人之众德。”

这下子在场所有人都安静了。

苏泽说道:“圣人之言,无论是先圣亚圣,还是程子朱子,再到阳明先生和心斋先生,所修的道德都是个人之德,可无论是天理人欲,还是格物致知,知行合一,非大智慧大毅力者不能成也!”

李贽等人纷纷点头,赵知府也跟着点头。

圣人之言,所讲的成圣之路,自然是艰险万分,要不然这历史上的圣人也不可能如此之少了。

也就是因为圣人难修,才有朱熹、王阳明等大儒提出具体的方法,就是为了给所有人都找到通往圣人之路。

苏泽说道:“何也?盖人人皆有私心私欲,这红尘浊世,想要洗涤干净何其难也?”

苏泽用了佛教的说法,但也是浅显的话,众人纷纷点头。

苏泽继续说道:“既然个人难以成圣,那众人乎?”

这句话说完,所有人都愣住了。

你一个人都修不成,难道人多了就能修成了?这成圣还带组团的嘛?

苏泽用浅显易懂的话说道:

“一人之心为私心,众人之心就是公心了!”

“我们儒门子弟,所求者不就是一个‘公’吗?”

“孔子周游诸国,求的是克己复礼,求的不就是一个‘公者之道’吗!”

“孟子倡义,所求的不就是‘公’义吗?”

“等到朱子说的就更加明白了,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就是从私德修公德。”

“吾辈要知行合一,要学习日用之道,就是要从将私心化公心。”

“既然这条路难走,我的办法是,不如反过来,以公心来练私心!”

“所谓,‘公’者千古!”

这句话一说,如同洪钟大吕一样,众人全部失神。

苏泽停顿了一下,这才说道:

“既然是修公心,那就不能在家里闭门造车的修,就要在众人中修。”

“所以我的方法是,先以众来修公德,再以公德修私德!”

苏泽在地上用树枝写了一个小篆的“众”字,然后说道:

“众,为三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众人中修公德,就是要以别人为师,学习大家的长处来补足自身,这是符合圣人之训的方法。”

这时候有人问道:“请问先生,这众德如何修?”

苏泽看到发言的是一个老樵夫,他笑着说道:“这位老先生问的好!众有众德,但是我们都是凡人,不可能像先圣那样生而有天下万民的公心的,所以我的办法是先以日用之道入手。”

这怎么又扯回了日用之道了?

众人看向苏泽,苏泽说道:

“请问诸位,我们平日里除了在家之外,做的最多的是什么?”

这时候七嘴八舌有人说道:“上工啊!”

“种田!”

“做买卖!”

苏泽等到众人说完,这才说道:“士农工商,我们平日除了在家之外,皆有所持之业,这就是日用之道,要修众德,那就要从自己做的事情入手。”

“比如这位老先生,樵夫们要樵采,大家就可以聚集在一起商议一下,樵夫的公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