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秘传真传(第2/4页)

“因为种粮食不赚钱啊,在江南种粮食才赚几个钱啊,米价都多少年不涨了。别说是租种别人土地的佃户,就是我们王家自己的田,如果用来种粮食也是亏本的。”

“我们江南地区的土地,要么种植棉花要么种上桑树,近些年早就不种粮了。”

苏泽明白了王锡爵的意思,江南的经济更加发达,和福建不同的是江南地区已经形成了以银子为主要货币的市场。

后来张居正变法的时候,最早也是在南直隶推行税收折银的,实际上在嘉靖年间江南很多的杂税就已经折银上交了。

但是我们是一个贫银国,长期以来都缺乏银两,在这种货币紧缺的情况下,种田的收益太低,江南发达的丝绸棉花纺织业又太赚钱,所以曾经是鱼米之乡,天下粮仓的江南地区,已经不再种植粮食。

而被倭寇肆虐的通州府、泰州府、扬州府地区,则已经成为整个南直隶最重要的粮食产区。

现在这个样子,别说是今年的夏粮和秋粮肯定是颗粒无收了,本来要运送到京师的两万旦粮食没了,朝廷就算是恩免一部分,也肯定还要江南再收些粮食入京。

这下子肯定南直隶的粮食更少,结果就是粮食价格肯定要涨。

王锡爵话音刚落,靖江历知县就走进了军营。

“苏团练使,扬州粮仓大火,我准备在靖江招募流民开田,您看如何?”

果然大明朝还是有聪明人的,历县令一听到消息,就抓住了粮食这个关键的问题,他对苏泽说道:“只要打出团练使的旗号,周围很多流民都会来靖江的。”

苏泽也点头说道:“既然如此,我也会在鼓山镇附近开垦军屯的。”

送走了历县令,苏泽又听到了熟悉的声音。

“卓吾先生,您怎么来靖江了?”

看到风尘仆仆的李贽,苏泽连忙迎接上去,不是让他在上海县抗倭缉私团练的大营中主持后勤吗?他怎么来靖江了?

李贽身后还跟着徐时行,他笑着说道:“我是来给汝霖送好东西来的!”

“什么好东西?”

李贽拉着苏泽来到码头上说道:“我是随着王家的沙船来的,前几天王家已经结清了钞关税,将沙船留给了我们。”

“正好姐夫送来了这玩意儿,我就亲自坐船押送过来了。”

苏泽随着李贽来到码头,当他看到沙船船头的炮头,惊呼道:“佛郎机炮?这是哪里来的?”

李贽说道:“上次你不是让姐夫搜集西洋火器吗?姐夫托了关系,这是浙江那边缴获的倭寇火器,但是在浙江没人会用,就被钞关厅要了过来。”

“我曾经听你说过佛郎机炮的威力,拿到这两门炮之后就立刻亲自押送过来了。”

苏泽登上沙船,查看这两门佛郎机炮,看到炮身上葡萄牙文的铭文,就知道这是倭寇从葡萄牙人手上买的。

炮身的磨损并不严重,炮管也没有开裂,从铭文上看这门炮出场时间也不久,估计是没用几次就被明军缴获了。

“当年阳明先生平定宸濠之乱的时候,就铸造过佛郎机炮,怎么浙江明军都不会用了?”

李贽叹息说道:“宸濠之乱都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国朝这些年卫所都糜烂成什么样子了?要是还和阳明先生在的时候那样,倭乱早就平定了。”

苏泽想了想,好像确实如此,如今大明官军的战斗力已经到了什么地步呢,就连最普通的军阵操练,安营扎寨的知识都成了军将世家的“不传之秘”,这些军事卫所将军事技术敝帚自珍,拒绝交流和学习,很多东西在家族“传承”的时候都失了传。

就像是原来的长宁卫,这七代以来靠的就是一本国初时候的练兵手册,这还是长宁卫历代百户都认真操练士兵的,才能将这套手册完整的传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