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不入宫可惜了!(第3/4页)

陶太监低着头,虽然是太监,但是他也是心中有数的。

别看这烈火烹油的景象,可如今可算不上什么盛世。

自家皇爷什么样子,这些太监还不清楚吗?怎么和汉武帝唐玄宗比啊?

就连嘉靖经常自比的汉文帝,他也比不上啊!

苏泽又说道:“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些钱好。”

苏泽说道:“因为铸造的铜钱精致,所以百姓才更愿意用。”

陶太监看着汉五铢和开元通宝,要知道汉唐距离现在已经很远了,但是钱币上的字依然清晰,钱币的形状也很标准,确实让人愿意使用。

苏泽说道:“铸钱,并不是铜越多越好,重要的是钱币铸造的工艺,以及各种金属的配比。”

“只要铸造出比汉唐宋更优质的铜钱,面额大一些,百姓也能接受。”

陶太监有些跟上了苏泽的思路了,只要自己铸造的钱更精美,那就算是成色差一些,重量少一些,面额大一些,民间也能认可。

他忍不住问道:“如何铸好钱呢?”

苏泽微微一笑说道:“这个就要请小尤公公来解释了。”

“我?”

小尤太监指着自己问到。

苏泽点点头,他指着汉五铢和开元通宝问道:“小尤公公,汉唐古钱为何发绿发白?”

小尤太监脱口而出道:“汉唐古钱多是用铜、铁、铅、连铅铸造(锡),铜和连铅合铸发青,含铅则发白。”

苏泽赞许的点头,就连胡公公都对自己这个义子刮目相看。

这些冶金合金知识自然是苏泽传授给他的,苏泽又说道:“小尤公公,上次说的黄铜,您制作出来了吗?”

小尤公公连忙点头,他很快从房间里拿出两块金属条,递给了胡太监和陶太监。

只看到这两块金属条发出黄色的金属光芒,可是陶太监用手掂量了一下,却要比铜轻一点。

“这是?”

苏泽说道:“黄铜。”

小尤公公解释道:“黄铜,是铜和倭铅混合而成的。”

陶太监看着黄铜合金,连忙问到:“倭铅价格如何?”

小尤公公说道:“倭铅比铅还贱。”

陶太监又问道:“黄铜中有几分铜?几分倭铅?倭铅多还是铜多?”

小尤公公说道:“当然是铜越多越光亮,但是倭铅多于铜也能行。”

陶太监这下子激动起来,这黄橙橙的样子一看就值钱,普通百姓可不知道其中含铜量多少啊!

苏泽微笑,其实好的黄铜主要就是铜锌合金,而倭铅就是锌。

倭铅是倭国炼制银时候的副产物,在倭国非常的廉价,也有不少通过海上贸易贩卖到了大明来,因为形状和性质和铅类似,所以被称之为倭铅。

在苏泽那个历史线上,明末到清代因为锌的流入,钱币越来越黄,更接近现代人认知中的铜币模样。

而更古老的铜币其实是青铜币,并不是我们认知中的黄铜币。

黄铜铸造的钱币确实更黄,而百姓自然也认为钱币越黄含铜量越高了。

锌的密度和铜差不多,也就是铸造出来的黄铜合金也不轻,再添加锡也不会太轻,这样铸造出来的钱币成本更低,看起来却更好。

苏泽帮助陶太监铸币,心中想的却是合金工艺,或者说是铸炮。

其实古今中外,最早的合金就是“钱”。

而对于钱的追逐,诞生了注入炼金术,炼丹术这样的神秘学,东西方这两个神秘学都殊途同归,成了最早的合金冶炼的祖宗。

但是研究合金配方,这是需要很大的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的。

现代材料学也是如此,穷逼实验室只能小心翼翼的尝试,靠着一点特性变化水论文。

土豪实验室则可以制作出大量的合金,然后一一去测量它们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