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不入宫可惜了!(第2/4页)

官府上解的那些“银元宝”,也都是各种样子都有的,铸造成元宝也只是为了运送清点方便,民间交易也很少直接用元宝,而是使用碎银子。

苏泽的建议绝对是中肯的说法了,可是银钱的问题不是陶太监能够讨论的。

他低着头说道:“相公大才,可皇爷只让我铸钱币,此乃钱法大计,不敢为也。”

苏泽也没指望这个太监能接受这个计划,使用银钱这种事情是内阁才有资格讨论的。

苏泽又给出一个下策:“下策是收市面上的古钱,再熔炼成新钱,这样做的坏处是从市面上收铜币,必然导致钱法更大的混乱,而重新铸造铜币需要消耗大量的火耗。”

陶大珰叹息了一声,这个方案他也考虑过,是最后不得已的方案。

这个方案的弊端自然很多,从民间收购铜钱必然会引起铜价波荡,铸币成本更高。

而起高炉重新熔炼旧钱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这需要大量的人手,必然引起巨大的动静,还要将铜钱融化成铜水,分离古钱中的物质,重新配比各种金属,才能铸造出能用的铜钱。

这其中火耗的花费巨大,算下来别说是搞钱了,能回本就不错了。

不过这才说了两策,陶太监盯着苏泽问道:“苏相公,中策是什么?”

苏泽抛出了自己最后的方案:“铸大钱,铸好钱。”

陶太监叹息一声,这个方案并不新奇,很多地方最后也都是这么干的。

铸大钱,就是铸造面额更大的铜钱,然后强行让百姓使用这些面额大的铜钱,然后在官府强行民间用大钱的时候,迅速将铜钱出清换成银子。

可是要这么做,必须要让福建上下配合。陶太监的性格柔弱,手腕也一般,根本使唤不动福建官场这些老油条。

反而很多人都在盯着他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弹劾他。

苏泽说道:“我的中策,重点不在于铸大钱,而是在于铸好钱。”

“好钱?”

苏泽问道:“何谓好钱?”

陶太监脱口而出道:“钱中铜多为好钱。”

众人点头,陶太监要铸钱,自然研究过这些。

苏泽却摇头说道:“是,也不全是。”

“至今依然能流通的古钱,大抵上就是汉、唐、宋之官钱。”

“汉之钱为五铢钱,唐为开元通宝,宋之官钱很多,从神宗后铸造的宋钱都堪用,至今还在福建流行。”

陶太监点头,苏泽说的这几个确实都是常见的铜钱。

这时候小尤太监拿出来几枚铜钱,苏泽首先说道:“五铢钱始于汉武帝开始铸造,两汉后来的皇帝都铸造过五铢钱,可公公知道吗,汉五铢要比秦半两钱要轻,含铜量也要少,可为何汉五铢能够通行天下?”

陶太监看到苏泽将一枚汉五铢和秦半两钱放在一起,确实汉五铢钱要小一圈。

苏泽又拿出一枚开元通宝说道:

“开元通宝也不是唐玄宗所铸的钱,从唐高祖就开始铸造开元通宝,唐玄宗时期发行最大,世人都以为是以玄宗开元年号发行的。”

“开元通宝要比汉五铢的成色还差一些,陶公公请看,这两枚哪个铜色好一些?”

陶太监看过来,果然汉五铢钱更大更重,而且铜币还更泛黄一些。

唐开元通宝有些发白,这是钱币中掺杂的铅比较多的原因。

苏泽说道:“公公请看,就算是汉武帝唐玄宗这样的皇帝铸钱,铜色也是越来越少,钱也是越来越轻的,可为何他们铸造的钱反而能通行天下呢?”

这个就触及到了陶太监的知识盲区了,他茫然的看了一眼胡公公,胡公公也摇头。

苏泽说道:“有两点,一是这都是这些钱都是盛世铸币,朝廷有威信,发行量也很大,可以强行推广全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