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劳动者的智慧(第3/4页)

如今苏泽拿出银子激励,而且出手这么大方,有几个有想法的印刷工蠢蠢欲动,都憋得改进工艺提高印刷效率。

苏泽又勉励了姚春一番,提醒他注意铅毒,这才从印刷坊离开。

与此同时,官道上。

汪道昆让人收掉了督学的仪仗,一路上轻车简从的来到了南平县。

这一路上还遇到了一个来南平县买书的商队,汪道昆干脆就和商队一起前往南平。

商队主人看汪道昆气度不凡,手下随从也都是精壮,当他是某个大户人家贵公子出来游山玩水的,态度非常的谦恭,对汪道昆的问题有问必答。

“你们去南平买书?是买《拍案惊奇》吗?”

商队老板拿出一期往期的《拍案惊奇》,递给汪道昆。

纸张是粗糙的生宣,这种纸上写墨水很容易化开糊成一团,但是报纸上的字却很清晰。

墨迹飘香,看来是用了特殊的墨。

汪道昆家中是富商,他很快估算出这份报纸的成本确实不高,也难怪可以低价出售大规模印刷的。

翻开报纸,现在《拍案惊奇》的版面已经扩充到六版,格式和内容也固定下来。

第一版是本地新闻,从朝廷到福建府的大事,都有可能被编辑成新闻刊登在上面。

内容来自于府衙县衙张贴的告示,只不过文字用了更白话的写法,甚至有的还编成了打油诗和顺口溜,更方便百姓传播。

第二版则是连载的《牡丹亭》,汪道昆失望的翻过去,这一期是一个月前的报纸,这篇戏文他在盗版合集中已经看过了。

第三版是短篇故事两则,其中一则是苏泽写的聊斋,另外一则是南平县一个读书人仿照苏泽的文风投稿的作品,也被林清材选中一并刊登了上去。

汪道昆看完只觉得汗毛直立,苏泽这篇故事一字没有正面描写鬼怪,可是鬼怪却仿佛站在面前一样,让汪道昆直呼过瘾。

第四版也是投稿,这是一出折子戏,有牡丹亭珠玉在前,这篇戏文确实干瘪了一些,但是题材和内容都很新颖,在汪道昆看来也是一篇不错的作品,也是南平士子投稿。

第五版是一些杂记、笑话、游记、神话故事和山川地理逸闻,都是一两百字的小短篇,但是内容生动有趣,汪道昆读完了化剑阁的逸闻之后,对这座南平县城外的名迹也产生了游玩的兴致。

最后一版就是广告了,在热爱阅读的汪道昆看来,这些广告也颇为有趣。

他合上报纸,递给商队老板说道:“果然是好报纸!掌柜的你们赶到南平就是为了买报纸?”

商队老板笑着说道:“当然不是了,如今《拍案惊奇》在临近的府城都开始同步贩卖了,价格也和南平城内一样,贩卖报纸已经没什么利润了。”

“我们这次去,是应本县相公们的请求,去购买《古文观止》和《幼学琼林》的。”

汪道昆也算是读过很多书了,他从没有听过这两本书,问道:

“这是南平的新书吗?”

老板点头说道:“这《幼学琼林》是苏先生新编的蒙学教材,用过的都说好。《古文观止》和苏先生和南平县海教谕一起编的散文集,据说收录了名家大作五十篇,都是一等一的名家精品,苏先生还做了注释和点评,在延平府都卖脱销了。”

蒙学?散文集?

汪道昆更吃惊了,这苏泽不过是一个秀才,竟然能编这样的东西?

别看蒙学书看起来简单,可是编写蒙学可是相当困难的工作。

要将知识讲的通俗易懂,又要在孩子心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这是教化天下之功!非大儒不得为之!

而文集也是如此,从先秦以来名家散文不计其数,但是能称得上名篇的可不多。

能从卷帙浩繁的文章中精选出好文,并且做注释点评,这非是饱学鸿儒不能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