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写皇叔的督学(第2/4页)

郭守敬通过这些地点的日影差异,计算出了黄赤交角的新数值,并且准确的算出一个回归年的时长,为编制《授时历》积累了大量的数据。

而当年在福建也有一座测验台,执掌这座测验台的就是李家的祖先。

李起元的祖先还拜在郭守敬的邢州学派门下,学习过不少算学和天文学知识。

只是到了明朝建立之后,私习天文成为重罪,李家又不愿意入钦天监,于是在南平县隐姓埋名传到了今天。

李家算是家道中落,李起元父子只能重新捡起祖上的算学知识,靠着给南平县人算地为生。

“诚斋兄,你的推步聚顶法已经没问题了。”

李起元拱手说道:“多谢汝霖兄授我这等丈田之法。”

李起元心中充满感激,苏泽所传的丈田方法要比他家传的方法更准,而且算起来也比他家传的方法更快。

自从用了这个方法后,李起元帮着父亲给别人丈田的时候都又快又好,很是赚了一波口碑。

李起元继续说道:“遇到汝霖兄之前,我还不知道世上还有如此精妙的割补法。”

李家家传的丈田方法,其实原理上和苏泽的推步聚顶法差不多,只不过推步聚顶法将过程公式化了,计算起来更加方便。

自古以来,计算多边形面积的方法都是“割补法”。

就像是计算圆形周长一样,祖冲之的方法也是不断的圆的边计算成小段直线,其实这就是一种极限微积分的思路。

苏泽笑了笑说道:“李兄,我还有一种积分法,你要听吗?”

李起元眼睛一亮,乖乖的坐下,苏泽则微微一笑,竟然有人送上门,就不要怪我微积分大法了!

苏泽先简单叙述到了微积分的原理,然后推到出几个简单的定理,李起元已经完全陷入到了数学的海洋中。

在正式进入县学之后,苏泽才发现这个时代的读书人生活并不是只有四书五经。

对于李起元这样底层的读书人,不可能将所有希望都放在科举上。

苏泽的同学中还有一名叫做王逊的,家传研习大明律,他父亲也是南平县有名的状师。

甚至有一个叫做韩历的家伙,他爹是县衙的阴阳生。

阴阳生是负责给衙门测算吉时吉日的阴阳先生。

阴阳生和子弟原本是不可以参加科举的,是在天顺二年才放宽条件,允许阴阳生子弟参加科举。

韩历精通测算吉时和风水堪舆,县衙的阴阳生本身就没有太多事情,平日里他也随着父亲做一些看风水的“私活儿”。

除了这两人之外,还有一个延平卫军户出身的秀才于宗章,他和于宗远是同辈的远房兄弟,不过于宗章的父亲只是延平卫的一个世袭百户,而于宗章又是这个世袭百户的次子。

无法继承家里的世职,于宗章只能发奋读书了,要说这个于宗章也是厉害,延平卫的卫学早就已经荒废了,他愣是靠着在借书自学考上了秀才。

这三人当中,于宗章和苏泽都是军户出身,而于宗章又是于宗远的同族兄弟。

韩历和李起元,一个是阴阳生的儿子,一个是算秀才的儿子,都是在县城比较边缘化的读书人。

苏泽对他们表示了善意,他们很自然的就聚集在苏泽的身边。

韩历风风火火的进来,对着苏泽说道:“汝霖兄,汪督学就要到福建了!”

汪督学,就是之前海瑞提过被朝廷任命来福建主持科举的翰林官汪道昆。

韩历对着苏泽说道:“我听说这位汪督学尤擅长曲律,汝霖兄你这次乡试可要占便宜了!”

韩历的大嗓门,让众人的目光都看向苏泽。

苏泽用手捂着脸,也不知道这家伙嘴巴这么大,到底是怎么给人看风水的。

不是研究历史的人,很少知道汪道昆,不过苏泽的历史学已经Lv5,穿越前他也是明史专业的,自然还记得汪道昆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