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5章 大明平均战力(第2/4页)

海瑞说起时局,自然是痛心疾首的样子。

海瑞是官,抨击同僚自然没事,但是陈朝源他们三人不行,只是低着头不说话。

苏泽却觉得,这大明朝倭寇的问题,不仅仅是官员的问题。

朝廷缺乏长期的海防海贸政策,经常朝令夕改,主政官员的态度往往南辕北辙。

而最根子上,大明朝抵制海贸的原因,还是朱元璋的那一套“驭民之术”。

按照朱元璋那一套等级复杂种类繁多的职业体系,每个人生下来你的职责就固定了。

灶户负责做盐,军户负责当兵,农户就负责种田,匠户就做匠人。

每个人都做自己的事情,都是朱家的农奴,朱家子孙只需要接受万民供养就可以了。

只是家业太大了,事情太多,除了前几代皇帝还能玩的过来,后来的子孙实在管不过来了。

这时候只能提拔一些文官和太监,作为家奴来管家。

这一套体系最重要的,自然就是“各司其职”,明朝严格的户籍制度,也是为了防止人口流动,将所有人禁锢在土地上。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澎湖这么大的地区,明代却始终没有开发的原因。

要开发,就要迁移百姓,而澎湖孤悬海外,管理起来就不方便。

万一澎湖割据造反了,那还不如直接就不开发,也禁止沿海百姓登岛,只设立一个巡检司负责巡防,隔绝沿海百姓偷渡就行了。

这种情况下,世代军户又有多少动力为了大明朝送死?

所以长宁卫这样的军卫是异类中的异类,延平卫这样的卫所才是大明朝的常态。

打赢了,你老朱家也没奖励,打输了还要掉脑袋,那还不如不打。

只要不打,那就没有损失!

鹿大王都炮轰福州城了,福州城呈报给朝廷依然是“今年无事”,哪里管鹿大王劫掠了多少乡村,反正只要朝廷赋税能收足了,上面哪里管你是不是有倭乱。

苏泽倒是也不会觉得海瑞看不到问题本质,如今海瑞只是一个刚入官场,做不入品的县学教谕的官场新人。

在他看来沿海的问题,自然就是当官的尸位素餐。

人总是在成长的,现在的海瑞和日后写下《治安疏》的海瑞肯定不是同样的想法。

但是他忧国忧民的心是不变的,这才是海瑞是海瑞的原因。

等到海瑞走后,陈朝源对着苏泽说道:“苏兄,我家还有空房一间,若是你不嫌弃,可以在南平城内暂住下来。”

苏泽知道陈朝源的好意,他说道:“多谢陈兄了,我还是要回长宁卫的。”

众人见他坚决,也不好继续再劝。

海瑞给四人提供了餐食,虽然也只是米饭咸菜,但是四人也都吃的津津有味的。

吃完了之后,回到校舍中,陈朝源又说道:“上次鹿大王侵略东南,差点攻下了漳州建阳,还曾经有一个小队打到了南平县城下,当时那位于指挥使不敢登城作战,还是县衙民庄李虎带人出城,这才驱赶了这支倭寇小队。”

苏泽问道:“这个小队有多少人?”

“五十人吧。”

苏泽更是无语了,延平卫五千人的卫所,竟然被五十人的倭寇堵在城里打?

这也太魔幻了!

不过苏泽想一想,似乎这还不够魔幻。

如果历史发展不出岔子,明年,也就是嘉靖三十四年,一伙倭寇从浙江绍兴登陆,洗劫浙、皖、苏三省,攻掠杭、严、徽、宁、太平等州县二十余处,直逼留都南京城下,横行80余日,杀死杀伤官兵四五千人。

明史中的记载是:“突犯会稽县,流劫杭州,突徽州歙县,至绩溪、旌德,屠掠过泾县,趋南陵,至芜湖。烧南岸,趋太平府,犯江宁镇,直趋南京。”

江宁镇之战,明军指挥朱襄、蒋升率众迎拒,“不能御,襄战死,升被创坠马,官兵死者三百余人。”